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讀杜甫組詩《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這是一篇未完成的舊文重新整理。

唐詩的記憶早已停留在高中的國文課裡了,唯一的印象是音韻流暢,但理解充滿了障礙。偶然間讀到杜甫的作品「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其七:

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飢走荒山道。
長安卿相多少年,富貴應須致身早。
山中儒生舊相識,但話宿昔傷懷抱。
嗚呼七歌兮悄終曲,仰視皇天白日速。

話很白,而且沒有典故。於是找了這個組詩來看…..,今古的情感可以交流、呼應,是一個很享受的閱讀經驗。

首先,先了解一下作者,( )會加入一些我自己的註解。《舊唐書.文苑傳下》

  「甫天寶初(應該是開元二十三年,杜甫24歲)應進士不第。天寶末(天寶十載),獻《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參軍。十五載(至德元載AD756),祿山陷京師,肅宗徵兵靈武。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謁肅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遺(在乾元元年AD758)。房琯布衣時與甫善,時琯為宰相,請自帥師討賊,帝許之。其年十月,琯兵敗于陳濤斜(有詩,悲陳陶誌此事)。明年春(乾元二年AD759,杜甫四十八歲),琯罷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罷免。肅宗怒,貶琯為刺史,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時關畿亂離,穀食踴貴(遂以七月棄官西去),甫寓居成州同谷縣,自負薪采梠,兒女餓殍者數人。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

也就是說當時杜甫處於安史戰亂,而且失業中,搬到一處窮鄉僻壤(同谷在陝西、甘肅、四川之界,也就是黃河、嘉陵江的分水嶺上),生活艱辛,兒女正處於飢餓狀態。

以下全錄《同谷七歌》

其一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一作短)髮垂過(一作兩)耳。
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裏。
中原無書(一作主)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
嗚呼一歌兮歌已(一作獨)哀,悲風為我從天來。

其二
長鑱長鑱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為命。
黃精(一作獨)無苗山雪盛,短衣數挽不掩脛。
此時與子空(一作同)歸來,男呻女吟四壁靜。
嗚呼二歌兮歌始放,鄰(一作閭)里為我色惆悵。

其三
有弟有弟在遠(一作各一)方,三人各瘦何人強。
生別展轉不相見,胡塵暗天道路長。
東飛駕鵝後鶖鶬,安得送我置汝旁。
嗚呼三歌兮歌三發,汝歸何處收(一作取)兄骨。

其四
有妹有妹在鍾離,良人早歿諸孤癡。
長淮浪高蛟龍怒,十年不見來何時(一作遲)。
扁舟欲往箭滿眼,杳杳南國多旌旗。
嗚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一作竹林猿)為我啼清晝。

其五
四山多風溪水急,寒雨(一作風)颯颯枯樹(一作樹枝)溼。
黃蒿古城雲不開,白(一作玄)狐跳梁黃狐立。
我生何為在窮谷,中夜起坐萬感集。嗚呼五歌兮歌正長,魂招不來歸故鄉。

其六
南有龍兮在山湫,古木巃嵷枝相樛。
木葉黃落龍正蟄,蝮蛇東來水上遊。
我行怪此安(一作寒)敢出,拔劍欲斬且復休。
嗚呼六歌兮歌思(一作怨遲)遲,溪壑為我回春姿。

其七
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三(一作十)年飢走荒山道。
長安卿相多少年,富貴應須致身早。
山中儒生舊相識,但話宿昔傷懷抱。
嗚呼七歌兮悄終曲,仰視皇天白日速。

詩中歷敘生活的困頓、兒女與自己飢寒交迫、弟弟妹妹分散各地音訊全無,最後再發發牢騷,感慨未成名身已老、四十好幾還未富貴。可以肯定杜甫是一個情感豐富,文采斐然的詩人,同時可以合理猜測是一個無能餵飽家人的爛咖。 就算不能身致富貴,杜甫有很強烈的文學意識,「詩」是另一個大事業,就算皇帝不賞識,妻兒餓得躺在床上呻吟,還是得作詩作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鬚」為了「詩」值得。

為什麼說情感有交流與呼應呢?爛咖今天去醫院看報告,焦慮指數異常,但就算如此還是要深夜寫網誌。苦笑中……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