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蘭州街岩場熄燈...新莊另營新址


本來計畫寫一系列推薦岩場的文章,目的是針對岩場的特性分析以供攀岩的訓練做參考,最近有點懶,拖著拖著竟傳來令人震驚的消息:

三月初「LZS蘭州街抱石攀岩場」發佈即將在三月底結束營業,並於六月在輔大捷運站的新址繼續。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三和路5 8號(輔大高爾夫球場旁)


這樣的變化將會產生什麼效應呢?稍為回顧一下歷史順便說明一下。(記憶有誤還請批評指教)

以下摘自台攀大事年表:
.........................................................................................................................

民國86(1997)
6/1 中華山協蘭州街會館改建成室內攀岩訓練中心


民國87年大事年表 
12/19-20
第七屆亞洲攀登錦標賽
12/12-13 C
級攀登教練講習班(台北蘭州街) 

........................................................................................

彼時國內的人工岩場不多,蘭州街主要是提供國手做為練習的場地。

1999年改為台北攀登俱樂部,開始對外營運,辦比賽。彼時人工岩場不多,抱石風氣有待提倡,主事者趙子凱同時也寫了一個「V8抱石網」與「台灣攀岩資料庫」的網站整合攀岩界資訊並提振攀岩風氣。


接著就是現在的團隊在七年前接手,最值得稱述的是大約一季一次的鳥蛋杯辦了十八次,將台北的攀岩風氣帶入另一個高峰。


台灣有在用心經營的岩場團隊屈指可數,蘭州街是其中的翹楚。從目前的場址照片看來,團隊很有企圖心將歷年的經營心得(多變化的岩牆,多樣的岩塊,安全環境,好玩的路線.....) 以及國外的考察經驗都會放在新的岩場經營裡頭,雖說蘭州街的關門不免令人悵然,新岩館的開幕更是令台北的攀岩者期待。


2011年底令人難過的北醫抱石場封閉後,可以觀察到學生不再是攀岩消費的主力,更高的票價與更好的場館服務以及個性化運動蓬勃的發展都將是未來的趨勢,很明顯地可以感受到一般民眾參與攀岩運動最近幾年有倍增的態勢。未來不管是風氣的提昇,選手攀登實力的整體進步,蘭州街岩場的發展絕對是台北地區攀岩運動商業化場館發展的指標,值得投入其中與密切關注。


發信人: MOUNTBOY.bbs@bbs.lhu.edu.tw (阿信), 看板: lh_c_mclimb

從去: [公告] 蘭州街「女性、青少年」優惠專案
發信站: 龍崗豪情 (Fri Apr 11 07:17:09 2003)
轉信站: facsbbs!lhbbs

蘭州街「女性、青少年」優惠專案

為了鼓勵女性、青少年的攀岩風氣,台北市「蘭州街攀岩場」推出女性、青少年攀岩優惠專案。

女性或青少年優惠專案:
1. 年費、單次入場費一律半價。(已多繳費者可退費)
2. 星期三晚上免費入場。


岩場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晚上7:0011:00
年費標準:社會人士1600元、學生1200
單次入場:社會人士100元、學生50
地址:台北市蘭州街303
電話:(022553-0373


負責人一:趙子凱/0937202407
負責人二:吳彥儀/0952342659
週一駐場教練:Greg Gerrish
週二駐場教練:趙子凱
週三駐場教練:小昭
週四駐場教練:陳譽中
週五駐場教練:鄭智元




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大同大禮步道與神秘谷


memory of 1996


蘇花公路著名的清水斷崖對著廣無涯的太平洋,其上有個清水大山,以前我們都幻想著在2408m的三角點看日出,想像那必然是很特別的經驗吧!雖然三番五次地沒看到清水大山的日出,大同大禮部落和神秘谷湛藍的水隨著歲月積澱成學生時代登山的鄉愁。




既是鄉愁,一吆喝四個ob就出發了,各自到新城車站集合,計畫在車站前廣場搭帳睡一晚,隔天再相機到水管路登山口。




夜行南下的火車中途,Sylvia就變掛了,怕一把老骨頭散在硬柏油路面上,於是立刻補票到花蓮找個站前旅館睡覺。






OB登山有很多回憶的時間跨度,隔天吃完早餐花蓮車站展現的是那道後山的綠色屏風,晴空下一直延伸到七星潭,回憶繼續找個晴天的行程接續下去。




最麻煩的交通找計程車解決了,四個人五百元到砂卡礑步道口,就完全不考慮公車了。






現在的砂卡礑步道有個迴旋梯下到步道,比較方便。但以前比較浪漫,得從閣口附近下切立霧溪,涉溪到砂卡礑溪左岸,再涉一次溪到砂卡礑步道。記得有一次出砂卡礑步道時看到砂卡礑溪澄澈的水匯進混濁的立霧溪,心想這麼大的水勢怎涉溪,後來央求隧道工人,工人很忌諱女人進入工地,不過最終還是從隧道通過到遊客中心,XD....十幾年前的事了。以前可沒步道口的紅橋跨距跟兩個隧道。




清水大山亦是砂卡礑溪的集水區,這不知是不是跟水清的砂卡礑溪是一種巧合。砂卡礑步道: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日本人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1940年,日本政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在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水輸送至發電廠。此外,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而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先將水引至發電廠,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設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自太管處簡介)




步道不是建而是鑿,清水與鑿石就成了砂卡礑步道最大的特色。在不廣為人知的年代裡,這一段約4.5k的峽谷有個暱稱叫神秘谷,流傳著一首《神秘谷之聲》:




在那遙遠美麗的山谷裡 那是我的故鄉
從那山間 陣陣飄送過來美妙的歌聲
穿過森林和那山谷 也迴響在山徑
谷中聲音縈繞耳邊 使我懷念神秘谷


在那遙遠靜靜的山谷裡 那是我的故鄉
記得童年 我們常遨遊在山澗溪谷中
山光依稀 景如昨那 舊夢隨風飄走
青山悠悠 水聲長流 美好神秘谷風光




隱約記得旋律,從手冊大的歌本簡譜學來的,這歌本是手寫影印的,也沒有ISBN,這歌曲成了辨識登山老骨頭的通關秘語 神秘谷之歌;




不長的步道在地圖上有兩個地名:五間屋跟三間屋,殘存著一些廢棄的房屋。這次去五間屋多了一些原住民的風情,後來有點後悔沒有嘗嘗山蘇串馬告香腸。兩個地名中間有一個攔沙壩的圖例及水道,從油漆看來台電仍在運作。




三間屋後開始陡上大同大禮步道,在大同部前有一處神奇的水源,是大禮部落前的溪澗水源外,步道上唯二的水源,除此之外得仰賴部落的水源。




大同部落變得很多,四周的翠竹砍掉並種起了果樹並圍起圍籬,看家的狗一直吠,大概主人不在家,只好趕在天黑前走到大禮部落去紮營。




在山腰的步道上遠遠地就看到大禮部落的開墾地,但接下來的路竟微微地上坡,可苦了久未爬山的夥伴。




靠近部落前,遠遠地就聞到炊煙跟狗吠。...還好狗是虛張聲勢。




端正的木結構平房傍著一數排整齊的柳杉林,找不到一絲都市塵囂的元素,彷彿是凍結的時空。屋前盛開著一株桃花與靜對三角錐山向晚的恬淡,心靈也贊嘆這是它的歸宿。




我向老婦人買橘子順便問路:想到教堂紮營。老婦人顯然比較擅長她的母語,不過還是很有耐心地跟我哈拉。部落的人大多遷到山下的富世了,大禮的人越來越少。




哈拉完後老婦人並不回木屋,而是坐在屋外帆布寮裡烤著火。這個冬天台北沒有幾天是晴朗的,大禮部落這周圍非常地潮溼,我猜老婦人傍著篝火是要驅趕無孔不入令人不舒服的溼氣。看來這裡的生活不易,我也就只有這麼一點不切實際,與浪漫想像的能耐罷了.......。






教堂前是塊平整的草地,記得以前是塊種四季豆的菜田,這種蒼海桑田的變化就OB的鄉愁就有說不完的話題了......說到十二點還覺得酒不夠,X的買太少。




隔天,睡到自然醒。出發不久就到了流籠頭,仍在運作,支應著農作的肥料與瓦斯燃油之類的,以及下運販賣的農產品。以前曾聽毛怪談到她上大禮部落的重裝是趁農產品下山順便搭載上去的(上去下來需得略平衡的重量),省去重裝硬K高度的折磨。從流籠頭可直接俯瞰到閣口的大橋,也只有在這裡可以平視立霧溪谷的壯觀。




下去很陡也很快,搭上火車晚上八點就回台北了,不過大夥在下山途中應該已做足了下次行程的計畫了吧。


 一個簡單的行程把登山的老靈魂整個喚醒了。 ^^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點睛飾品──兩卡皮箱的販賣跟服務




服裝的飾品是商圈或夜市不會缺席的種類之一,它不是夜市的焦點如美食或服裝,但一定會在某一個角落悄悄地存在著。它的種類其實很龐大,如戒指。耳環。項鍊。手鐲。 皮帶。髮飾等都是,有著體積小樣品多的特性,非法的攤販可以打遊擊,兩個皮箱一個貨架就可隨地在有人潮處做起生意。從消費行為來分析,裝飾是屬於第二層次的需求, 吃飽喝足,拎著甜點零食逛衣服,最後才會想起要買點飾品,因此飾品的生意隨著景氣循環的起伏很明顯,景氣不好時首先被緊縮的消費項目。另外,飾品賣的是美的感受 與自我的裝飾娛悅,而美感包括流行的與不變的,有趣的是市場上飾品的價值並不一定等於價格。
 


士林夜市的入口,文林路騎樓下的人潮洶湧,一排連續有四五攤兩卡皮箱的飾品攤(耳環項?之類的小件) ,箱子背後一律是打扮入時的正妹,看了一下內容,充滿了年輕人文 化的流行原素,但同質性非常地高,邀約受訪談談經驗,都被拒絕了,而且表示她們都是受雇的。隨後再進入士林夜市的大東路繞了一圈,飾品總類各式各樣很齊全,邀約受訪, 一樣被拒絕,而且十家有九家表示是店員。不管實情如何,夜市做生意不如想像中的容易,資本小的人明顯受到大資本者的擠壓。


       基隆廟口夜市大抵狀況如士林夜市,攤位的密度也高,多以花車的型式出現。兩個夜市大概都有一兩家標榜純銀的飾品,或打耳洞的服務,再高檔層次就進到店面或百貨專櫃了
       。從這兩個夜市歸納出飾品的市場概況,銷售端的大概印象是:沒有體能的要求。批貨容易。進入門檻低。毛利高。客人型態很隨機。單價不貴,兩三百塊左右,喜歡打扮的人
       每個月都可買個一兩件變換一下。


飾品的特性:高毛利
   

       由於成交的客人很隨機,以及直接用新品賠償保顧期內的損壞,這兩點可以確定商品的毛利很高,也是飾品販賣的特色。例如經過百貨專櫃的集體行銷與擺設,以前一些日系的
       專櫃所販賣的次級寶石,同樣閃亮亮的可人造型與講得出名堂的石頭,可賣到五六千元,但實際價值則一成不到。雖然如今這類的專櫃大都不存在了,但販售的誠信與其他的服
       務或經營手法變得是獲利的關鍵之一,而販賣美的感受。愉悅與實際價值的落差這種特色現象仍然存在。


       飾品大致上可以歸納為幾類:1低劣電鍍品的設計與製造(易褪色斷裂與皮膚過敏))。2兼顧品質與設計的電鍍品( 耐用。保色期較長)。3利用零件加以設計組合。4自行設計請上
       游廠商生產。5不鏽鋼及貴金屬飾品等。
   
     
 進入低門檻
       

       前二類因批貨容易是夜市商品無差異化的主因,由此可知,想要販賣飾品或擺攤的門檻並不高,批貨商有許多的成品可以挑,而且兩卡皮箱一個人就可以開張了。但必須還要具備
       一項重要的個人特質:美的敏感度。透過半成品的組合製作可以節省若干成本,並展現商品的差異,並就製做的技術提供修理的服務。總之,不論品質好壞,量產的零件與成品,
       也是有流行款式的趨勢,如何拿捏趨勢的周期與銷售的數量以免存貨滯銷,攤商僅能憑經驗了。


       雖然飾品販賣的門檻很低,但存活並不容易。由受訪者提供的一種常見的遊擊模式可以很清楚地分析出飾品攤販陣亡率高的原因。


       這種模式是年輕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批了貨就在有人潮處擺起攤子。一來可以跟女生顧客聊天,有售出就有收入,倒楣被開張紅單,賴皮不繳,生意不好任意換個地方擺攤。這種看似低成本的模式,其實是一種欠缺考慮的無效率高成本方式。


       上述模式故意漠視異常微妙且不會有人承認的地下經濟的租金和「會錢」,並不因此省了成本,其實用簡單的常理推論,這種成本通常會以各種方式轉嫁,例如市容政策的改變,
       無照攤販當然會被開紅單,直到你開始思考或正視沒有人承認的租金和會錢。而遊牧式的擺攤沒有辦法建立顧客的信任(例如耳環的試戴有衛生的問題)。也無法經營回頭客,更談不上售後服務,不用多久就陣亡了。而陣亡前為了換取現金,會出現低於成本價售出的情況。這種同樣商品售出價格不一的現象在同質性高的攤商間極容易發生,有時為了換現金議價 空間很大,足見飾品毛利很高的另一佐證。


在景氣復甦時切入飾品販售


        從飾品的商品特性,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切入這個行業的時機是在景氣循環的上昇階段(短期的銷售高峰則是在耶誕節新年及春節假期)。而從採訪的個案中,受訪者都有美感區別與
        鑑別的特質,而且表示誠實。信任與售後服務是存活的最佳策略。但在台北市容整頓的政策下,在台北市的飾品攤販的經營會越來越困難與被壓縮,其利潤大都被低價品牌專櫃更好 的品質。設計與服務所侵吞,雖不至於消失,但小資本如攤商的新進入者很難撼動經營多年的老攤。



        飾品攤販的模式分析後結論是比較適合在人口成長的中南部城鄉,可因流行資訊的時間差獲取販賣美的事物的超值利潤,但利潤有可能比上班族的死薪水好一點以及多一點的時間
 彈性。也許可以當做做生意的跳板但不適合消極地拿來做糊口的嘗試,以及持家的根本。


     
     


     






老闆的良心建議:進入門檻低,誠實與服務是最好的策略,除此之外陣亡率奇高。




某捷運百貨商圈飾品攤

平日的下午兩點跟marco約在延平北路的零件供應商門市,一邊接受訪談marco一邊處理一些零件。他每天會準時在此修理客人的商品,算是售後服務的一部分,或設計及組裝一些飾品
     這些都是累積多年的基礎以及與新進入者區隔的一些經營模式。就連場地也是合作的上游零件商無償提供,marco會在此待到四點再到攤位上去開市。

     marco在這行十幾年了,個性上喜歡摸摸或製作或修理這些飾品的小玩意,有時他也會設計一些零件再請供應商製作,一次要有數百個的數量。他的另一個模式是觀察歸納長銷的基本款, 請長期合作的零件商製作,不但品質可以符合需求,並降低成本,同時可以拉長銷售期減低存貨的壓力。

     marco的個性恬淡,雖不滿意這樣的收入,但從顧客的回饋中得到成就感的滿足。他覺得展店或請人在管理上是件很麻煩的事,並沒有進一步展店的計畫。他也坦承剛入行時的收益比現在好,而且營收是逐年衰退,若非沒有其他的經濟壓力以及樂於做飾品的興趣支持,他很難想像新進入者的境況會如何。


     marco表示,攤位上的經營沒什麼特別但卻始終如一的原則是誠實。他舉例說,電鍍的商品都會褪色,他把商品品質的位階壓押在同價商品之上,毛利少一點並誠實地交待商品的使用極  限,其它諸如耳環不能試戴,商品的衛生可以得到顧客的信賴。

   
     在地點的選擇上以及固守九年不變其實是就是著眼於人潮與信賴的建立,這也是marco很有自信無法被取代並一直強調這一行進入門檻很低的原因。但從我的採訪觀察的結論中,飾品的低人力低體力需求及高毛利這兩點上做創意的發揮,參考前輩的原則仍有一些突破的空間的。



老闆的話:比上班族好一點而已,上班較自由


所在夜市:淡水線某百貨商圈



LUCY'S 師大店


在採訪marco的時候,他分享了消費者的習性:看到喜歡就買。我認同這個看法,但不解的是經營穩健的marco其營收為何逐年衰退呢?正因為有LUCY'S這類型的競爭者。馬先生不藏私地
     分享他公司營收與營益是成長的。很顯然的同樣在夜市商圈裡頭,大資本者正在兩卡皮箱的生意上豎立起進入者的高牆。

     飾品銷售的地點選擇沒有他途,LUCY'S就是選擇人潮多的點。然後用好產品,好價格吸引客人,再以攤販難以達成的售後服務鎖定回客率。馬先生想了一下,他們並沒有什麼行銷動作, 都用力在產品設計跟跟售後服務上了。

   
     他們的員工同樣也是參考最新的流行資訊,但強調付高薪請高手來上班設計,製造則是委託零件商,馬先生強調配合的零件商能配合得上一定是這個產業的佼佼者,因此他強調LUCY'S  的飾品在品質上絕對是超同價位的其他夜市競爭者。而在銷售上LUCY'S會把價格訂得很死,而且會訂在消費者認知的價格之下。而最驚人的是售後服務,大多數產品在保固期內的修復 與褪色的回復都是免費了。而購買純銀飾品,可以享有永久的免費保養,這種「平實的價格買到頂級的服務」的口號與服務很難令消費者抗拒,甚至成對的耳環掉了一隻也僅酌收費用 ,這幾乎在各方面夾擊了飾品攤商的生存空間。但也足見飾品高毛利的特性,使得大資本者得以鯨吞蠶食這個市場。

     這如同雜貨店遇到7-11,攤商的成本較高,窘況其實很明顯的。

   



老闆的話:笑容,顧客覺得信賴與超值的售後服務


所在夜市:師大夜市


南京西路


南京西路商圈簡稱南西商圈。商圈的地標是幾家高樓聳立、知名的百貨公司,乾淨整齊的外觀確沒有大建築雄偉的霸氣,反而有種女性溫婉的氣質。這種氣質顯然是這幾家百貨公司所欲塑造的購物環境,燈光柔合,一樓的化妝品專櫃都超大,沒有東區百貨公司的洶湧的婆婆媽媽,高檔巧克力專櫃正是這種體貼單身女子的語彙與暗示。


百貨公司緊臨著捷運中山站,再往淡水河的方向也只有零落的幾個商家,顯然,捷運中山站的功能主要是轉運南京東路的通勤上班族。1960年代至今,南京東路一帶的金融機構、保險公司、商業辦公大樓、飯店及百貨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南京商圈因而建立優越的商業地位,並躍升台北市財經中心區。而現在的南京東路二段、三段、四段一帶,更由於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密集,而有「台北華爾街」之稱。如果竹科匯集了全台灣最有消費力的青壯年男性,那最有消費力的女性就都匯集在「台北的華爾街」了。



因為這種客層的特性,單身OL會選擇在下班後優雅地用餐,不被打擾地購物(百貨公司都極盡地提供這些服務),因此南西商圈沒有夜市的油煙,也沒有擁擠的攤販,在百貨公司的主導下一切都是這麼地井然有序,迥異於其他商圈。即便如此,從中山北路到捷運站仍有幾個零星的小坪數商店與攤販,賣得當然是符合商圈特色的商品:衣服,飾品;衣服,飾品,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而且可以推論得出,這些攤販都擺很久,很穩固,新來者也很難插入。

廣州街夜市


廣州街夜市位於台北市西端的萬華區,萬華舊稱艋舺,為大漢溪與新店溪匯合之處,昔日河運可自淡水河口直抵艋舺,是台北市的發源地及早年最繁華區域。因此三百年來以龍山寺為信仰
中心的周邊衍生出台灣北部最淵源流長並具有在地特色的夜市文化。廣意的萬華夜市包括廣州街夜市、梧州街夜市、西昌街夜市及華西街觀光夜市,與鄰近著名景點艋舺龍山寺有著知名度相乘的效應,因此亦吸引不少食客、旅客前來。雖然說是夜市,在晚上尤為熱鬧,事實上其在白天亦有營業。


雖然萬華夜市與龍山市有著國際的知名度,但並不為了迎合觀光客而維持著舊台北市生活文化的特色,其中以廣州街夜市裡頭的食衣娛樂最為顯著,以吃為例有許多為人津津樂道的飲食老店如龍都冰果室、鄭家碗粿、兩喜號魷魚羹、周記肉粥、大鼎肉羹、懷念愛玉冰、元祖胡椒餅....等等,對多數的在地消費者而言,這些店的的口味、裝潢、擺設令他們有心理安定的感覺,對觀光客而言,在視覺味覺以及感覺上彷彿是個異地的時光膠囊,跟台北市東區快速變化的飲食口味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廣州街附近有龍山寺、剝皮寮、青草茶街可逛。如果你著迷於電影艋舺裡頭的街景,彎曲沒有規則的巷弄,以及風情神秘的娼寮,帶點冒險的精神,拎著台式口味烤魷魚絲、炸旗魚串或大腸包小腸,加一杯青草茶,往廣州街夜市旁的巷弄鑽進去就對了。

公館夜市


若由15-35歲的人票選最喜歡的夜市,公館夜市應該會是第一名,加計所謂溫羅汀的溫州街,與台大對面新生南路的各式商家,公館商圈的機能真可謂無遠引屆。



公館之所以能匯聚巨大的人潮,首要的原因在於公館是通勤交通的樞紐,有許多的學生上班族得在公館換車回景美木柵新店以及中永和。第二個原因就是台灣大學了。溫羅汀(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街)有各式各樣的書局,滋生了各具特色風雅的咖啡館,很自然地就成了學生上班族餐敘後的聚會場所。


由此不難發現公館夜市的消費都是充滿年輕人的元素──飲食、時裝、音樂、飾品、髮型與書籍,因此在公館可以吃到平價的異國美食與麻辣火鍋,但不會有適合來點小酒的煙腸熟肉,那是廣州街夜市中年男人的酒中仙風格。多數的熟食的攤販都是賣可拎著走的食物,如玉米、挂包,因為公館的夜市不耐久坐,年輕人趕著吃完晚餐還有第二攤的咖啡館、live house、電影等著,或者是到台大校園或自來水博物館散步。甚至使公館更脫俗的也更壯大的是這個商圈內也提供宗教的服務,稱天堂路的新生南路,有著許多的屬靈機構,在晚上還提供宗教上的心靈慰藉與天堂指引
的服務。


公館夜市佔地非常地大,大致上是由兩條平行的道路──羅斯福路四段與汀州街三段所夾的區域,自台電大樓到基隆路的區域都是公館夜市。但公館是夜市是屬於年輕人的,從水源市場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天裡頭的傳市是屬於買菜的婆婆媽媽,夜晚,水源市場關燈,周圍的電影、服飾、美食不盡是年輕的消費面孔嗎?!

景美夜市


景美夜市位於台北市的文山區,隔著景美溪過去就是新店了。從文化探訪的角度來看,景美夜市有如一個聚落保存的博物館,四周高樓林立之下,保存著舊式閩南聚落的集市形態,建築群與機能都堪稱完整。這個聚落的整體,大體上就是景美夜市的全部,以集應廟為中心,由廟前的小路東西貫穿聚落,裡頭的街道擁擠狹窄,約莫是小發財車的寬度,且彎彎曲曲錯綜複雜,,貫穿的老街仍保有舊式市集的特徵,上頭有蓋,使交易不受多雨的氣候的影響。幾年前台北市政府將上頭的蓋與以翻新,常去的巷仔內米粉湯下雨天就不會滴滴答答了。


東西貫穿的老街,東邊的盡頭是景美橋,,若讀者夠仔細的話,景美橋邊有塊開道碑,內容記載著?公圳的改道歷史。景美舊稱?尾,後改稱景尾,及景美。講台語的人至今仍稱之為景尾。
從?公圳的歷史可以約莫勾勒出一個台北盆地邊錘交通要地,與新店烏來及宜蘭貿易所形成的市集,也就是今日的景美夜市。


景美夜市的集市型態比一般夜市特殊。早上是賣菜的早市,中午過後則是賣著生老病死(細心的話,會發現老街尾有家棺材店,也賣著殯葬的?衣)與食衣住行育樂的各式商品。其中還是以
吃得數多。


我覺得萬華夜市的吃帶著濃厚的享樂氣息,景美夜市則充滿了遊夜街的夏日休閒風。從早上就開始賣的生海生煎包是景美夜市之第一不可錯過,但要有排隊的耐心。巷仔內米粉湯便宜大碗,
小菜每樣都便宜好吃,也是要耐心排隊。米粉湯對面的豆花,甜湯一流,全省可排入前五名。


建議找個白天可以從景美老街往公館的方向騎車,會一直接到公館的蟾蜍山,沿途會發現北新路一直在不遠處,沒錯,這就是隱沒的舊路,只有識途老馬才知道的玩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