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遇見 白石傳說

十一月的時候在熱海岩場攀岩時巧遇一位台大山社OB,閒聊之下才知道他是《白石傳說》裡頭某一隊的領隊,我立刻脫口瞎猜「大安見睛橫斷安東軍山」?(我很常用這招,有沒有猜對都很容易拉進距離)沒想到就是。閒聊的內容拉裡拉雜,大致上圍繞著登山攀岩這類的活動,認知上有著危險性,但在年輕的內心裡有著躍躍欲試的悸動,多年後回憶,才驚覺年輕時的勇敢無畏精神。這位OB嘴巴嚷著:「當年怎會這麼敢衝?」眼神卻閃爍著青春歲月不留遺憾的風采。



那到底何謂白石傳說呢?在台灣登山史上,百岳的完成後大致上有幾個方向:技術攀登(溯溪、冰攀、海外遠征)及島內的中級山探勘路線。其中台大山社著力在中級山探勘路線的開發,並且是整個山區的踏查,然後集結了探勘成果並出版成書。年代的順序大致上是:
1.大濁水溪流域(南湖大山山區)
2。 丹大山區(丹大札記)
3。能高山區(白石傳說)
4。中央山脈南南段(南南物語)

在我大學登山社的時期《白石傳說》出版了,坦白講到底有內容有多神對初入山界的菜鳥實在無法領會,種種贊歎都是跟著學長姐的贊嘆以及自己的成長,開始認識到這是本很厲害的書。也就是先認識傳說這個字眼,慢慢體會到傳說的內在。我在登山的過程沒有遇過台大山社的隊伍(原因不言而喻),倒是有遇過逢甲成大跟政大的隊伍,後來發現每個學校的氣真的不大一樣。

那時候最強的幾個學校應該都有專注探勘的山塊,成大在南部山區,中興法商在太魯閣,逢甲的守城大山及干卓萬的會師....加上淡大、政大 ,實力最強的大概就這幾個學校了。比較可惜的是紀錄的發表保存索引好像普遍做得不是很好,有點可惜(也可能是我眼睛瞎了)。因此台大山社出版的四本探勘成果集就顯得很耀眼了。

就在那個登山菜鳥的暑假,開始狂飆式地認識台灣山岳與白石傳說。

由於社團辦公室在暑假會關閉,必需查閱影印的行程資料與地圖必需在暑假前搬到校外,於是我開始把堆在外宿客廰的地圖與行程資料,每個山區每個行程配合著地圖一份一份翻出來讀、比對行前企畫、速度等等。現在的登山客可能很難想像那是個還沒有網路可搜尋的年代。甚致有些行程資料必需去其他學校借,總之我去過台大中興法商借印過行程,去台大地質所借印過日據1/50000的地圖,而校際之間的裝備借用也很平常。

遇到「大安見晴橫斷安東軍」的領隊當晚,我翻了一下白石傳說。先解題一下好了,大安見晴是大安山與見晴山稜線,與安東軍山大致呈東西向,岳界稱之橫斷,百岳路線中的四個橫斷:馬博、新康、東郡及奇萊東稜這幾個路線都很硬,因此從小就對橫斷這個字眼有種豪氣干雲,不是普通人的路線。但奇怪的是雪山西稜沒有人稱橫斷?然而我對斷這個字很有意見,稜線不斷啊?但我始終沒有滿意的答案,繼續求救之。

大安見晴這個行程分成三次完成,因此在白石傳說中是三篇文章,但巧合完整的結構故事,還蠻好看的,而且前兩篇的作者很有文字筆觸。尤其是第二篇很戲劇性地全程下雨,上到森林界線時轉成白雪,於是隊伍的艱苦與撤退的掙扎描寫的很生動,也很精彩。文章於撤退後的感想很有登山感:

安靜下來後,我想我之所以難過,不單純是因為二度的撤退,而是:人的心裡有個想要完成的心願,原本以為這一次就可以實現,但覺得美好的一切正將開始的時候,一切便結束了,生命多麼不可預測......有人忍不住問道:「你真的確定會再來嗎?」「我們會在一起來嗎?」我也想問他們。

撤退過的都心有戚戚吧!

(後記)

前兩天一對情侶想騎機上向陽工作站去嘉明湖,而且南橫修路,定時放行車輛,問了我行程的意見。我想了一下實在覺得危險,就講了些結論:關於他們的計畫是多麼浪漫而不切實際且很危險。再寫完這篇後想法完全變了,孩子們,再仔細考慮後,若你覺得可行就去吧。我以前也覺得沒有哪裡去不了,至今仍回味無窮,這也就是為什麼要試著去冒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