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讀杜甫組詩《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這是一篇未完成的舊文重新整理。

唐詩的記憶早已停留在高中的國文課裡了,唯一的印象是音韻流暢,但理解充滿了障礙。偶然間讀到杜甫的作品「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其七:

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飢走荒山道。
長安卿相多少年,富貴應須致身早。
山中儒生舊相識,但話宿昔傷懷抱。
嗚呼七歌兮悄終曲,仰視皇天白日速。

話很白,而且沒有典故。於是找了這個組詩來看…..,今古的情感可以交流、呼應,是一個很享受的閱讀經驗。

首先,先了解一下作者,( )會加入一些我自己的註解。《舊唐書.文苑傳下》

  「甫天寶初(應該是開元二十三年,杜甫24歲)應進士不第。天寶末(天寶十載),獻《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參軍。十五載(至德元載AD756),祿山陷京師,肅宗徵兵靈武。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謁肅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遺(在乾元元年AD758)。房琯布衣時與甫善,時琯為宰相,請自帥師討賊,帝許之。其年十月,琯兵敗于陳濤斜(有詩,悲陳陶誌此事)。明年春(乾元二年AD759,杜甫四十八歲),琯罷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罷免。肅宗怒,貶琯為刺史,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時關畿亂離,穀食踴貴(遂以七月棄官西去),甫寓居成州同谷縣,自負薪采梠,兒女餓殍者數人。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

也就是說當時杜甫處於安史戰亂,而且失業中,搬到一處窮鄉僻壤(同谷在陝西、甘肅、四川之界,也就是黃河、嘉陵江的分水嶺上),生活艱辛,兒女正處於飢餓狀態。

以下全錄《同谷七歌》

其一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一作短)髮垂過(一作兩)耳。
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裏。
中原無書(一作主)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
嗚呼一歌兮歌已(一作獨)哀,悲風為我從天來。

其二
長鑱長鑱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為命。
黃精(一作獨)無苗山雪盛,短衣數挽不掩脛。
此時與子空(一作同)歸來,男呻女吟四壁靜。
嗚呼二歌兮歌始放,鄰(一作閭)里為我色惆悵。

其三
有弟有弟在遠(一作各一)方,三人各瘦何人強。
生別展轉不相見,胡塵暗天道路長。
東飛駕鵝後鶖鶬,安得送我置汝旁。
嗚呼三歌兮歌三發,汝歸何處收(一作取)兄骨。

其四
有妹有妹在鍾離,良人早歿諸孤癡。
長淮浪高蛟龍怒,十年不見來何時(一作遲)。
扁舟欲往箭滿眼,杳杳南國多旌旗。
嗚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一作竹林猿)為我啼清晝。

其五
四山多風溪水急,寒雨(一作風)颯颯枯樹(一作樹枝)溼。
黃蒿古城雲不開,白(一作玄)狐跳梁黃狐立。
我生何為在窮谷,中夜起坐萬感集。嗚呼五歌兮歌正長,魂招不來歸故鄉。

其六
南有龍兮在山湫,古木巃嵷枝相樛。
木葉黃落龍正蟄,蝮蛇東來水上遊。
我行怪此安(一作寒)敢出,拔劍欲斬且復休。
嗚呼六歌兮歌思(一作怨遲)遲,溪壑為我回春姿。

其七
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三(一作十)年飢走荒山道。
長安卿相多少年,富貴應須致身早。
山中儒生舊相識,但話宿昔傷懷抱。
嗚呼七歌兮悄終曲,仰視皇天白日速。

詩中歷敘生活的困頓、兒女與自己飢寒交迫、弟弟妹妹分散各地音訊全無,最後再發發牢騷,感慨未成名身已老、四十好幾還未富貴。可以肯定杜甫是一個情感豐富,文采斐然的詩人,同時可以合理猜測是一個無能餵飽家人的爛咖。 就算不能身致富貴,杜甫有很強烈的文學意識,「詩」是另一個大事業,就算皇帝不賞識,妻兒餓得躺在床上呻吟,還是得作詩作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鬚」為了「詩」值得。

為什麼說情感有交流與呼應呢?爛咖今天去醫院看報告,焦慮指數異常,但就算如此還是要深夜寫網誌。苦笑中……哈

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拾丸山上雪山西稜

雪山西南稜一直沒有開放,遂想一探究竟。230林道猜測應該還是可以走到28k工寮的,不管怎麼樣,拾丸山──志摩稜線還是有一點類拓荒的小收穫。

2007中秋
預計行程
第一天:台中—小雪山莊—拾丸山—大空地營地C1
第二天:C1—志摩山—(輕裝中雪山)--志摩山C2
第三天:C2—可汗池—匹匹達營地C3
第四天:C3—大雪山—奇峻山—頭鷹山—弓水大南鞍部營地C4
第五天:C4—(輕裝火石山)—博可爾草原—翠池C5
第六天:C5—雪山主峰—369—七卡登山口

主要參考紀錄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8563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0208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8442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9128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7880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3288&ReplyArticleID=18030

實際行程
第一天:台中—小雪山莊—登山口前500公尺—瞭望台—拾丸谷C1
第二天:C1—拾丸山—拾丸山東北方溪谷取水—返主稜—志摩山西鞍C2
第三天:C2—志摩山—中雪山—26K—28K工寮C3
第四天:C3—溪谷上切—匹匹達山—匹匹達營地C4
第五天:C4—大雪山—奇峻山—頭鷹山—弓水大南鞍部—火石山登山口營地C5
第六天:C5—輕裝往返火石山—博可爾草原—下翠池—翠池—雪主—369山莊C6
第七天:C6—七卡登山口—遊客中心公車站

說明
隊員:兩人(高山及中級山登山經驗)
天氣:前四天陰天後三天晴天(出發前中颱剛過,故水源穩定充沛)

行程簡述(因為未做詳細紀錄,僅提供大致狀況供參考)
第一天(天氣陰):
6點從台中市出發,包一台計程車前往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在收費站等了15分鐘左右,直到8點才開閘門放行,約8點半抵達小雪山莊(50K處),9點左右出發。小雪山林道就位在小雪山莊正後面(230林道入口的隔壁),入口沒有什麼特別標示,沿著車道往上走就對了,雖然路況ok,不過有柵欄檔著,車只能停在小雪山莊停車場。前行約10分鐘會看到軍事管制區禁止進入的柵欄,假裝沒看見續行水泥路…。又約30分鐘後,不巧遇到軍營的人,要求我們立刻離開…,為了避免再遭遇麻煩,雖然還沒走到登山口,我們就先殺進林中,大約是在登山口前500公尺大迴轉的地方(從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3288&ReplyArticleID=18030 裡面的地圖可以看的清楚),原本想說反正是同一條稜線且離登山口也不遠了,自己殺出一段血路應該沒問題,沒想到植被簡直是囂張到嚇人,僅有的一名男丁,從10點一直殺到下午近1點半才接上路徑(完全就是康莊大道),真想哭!快2點時才抵達了倒塌瞭望台(一旁工寮尚可住數人,無水),行程嚴重落後。過了瞭望台後路況明顯變差,大概就是一路摔著下到拾丸谷的吧,這段路後半的路徑不清楚且難行,幾乎是靠路標前進,加上沿路倒木多,速度實在很難加快。拾丸谷沒想像中的大,只是一片讓人覺得終於可以從林子裡出來透透氣的草坡,從入眼的第一片草坡斷續的沿著路徑往上延伸數百公尺(分別在稜的兩側),草坡的盡頭就是疊石之所在。抵達拾丸谷已經5點,隨處找了平坦地紮營,無水但避風(我們是在入眼的第一片草坡處即紮營,至於稜另一側之拾丸谷是否避風並不知)。從瞭望台到拾丸谷間,記憶中沒有其他可紮營之處。

說明~~若是從登山口出發則沿路都有路標,路線均為沿稜走,今天的路底都蠻難走的。

第二天(天氣陰):
6點多出發,從拾丸谷沿著路標續行抵達拾丸山約7點半,山頂有硬砍出之營地,可搭一頂帳。過拾丸山後亦有路標,雖然越來越難跟(路標距離不定,且有倒木掩蓋路徑,簡單說就是雖然有路標,找路還是難免),還是要想辦法跟到,絕對可節省大量時間。拾丸山下東鞍的路徑原則靠右(如果跟丟路標時可試著向右切),快要下到鞍部底時,路標會離開稜線,直接指引下東北方溪谷,下溪谷的路標反而多且清楚。但我們在這遇到了麻煩:我們跟著路標離開稜線,在林中下降一段距離後,進入了一條小乾溪溝,沿著小乾溪溝再往下走幾分鐘,竟抵達了一水源充沛的溪流(過溪要跳石鞋子才不會濕),此相接口有多條路標,然而我們怎樣都找不到下一條路標到底在哪?從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8563 記錄判斷,我們如果是到了兩乾溪匯流處(雖然眼前的完全不是乾溪溝),那麼路徑應該是右轉沿著有水的溪流上溯,然而上探路有水難行且無路標;我們如果還沒到兩乾溪溝匯流處,表示我們還要繼續下溯等待另一條乾溪溝來會,然下探路亦有水難行且無路標。那過溪上切路又如何?還是沒有路標。沿路明明都有路標怎麼會突然都不見?記錄中明明都是乾溪溝,那這水源充沛之溪流又是怎麼回事?一切至今成謎,有待高人指點。幾經討論,我們還是決定原路退回拾丸山東鞍,再自己開路由稜線進攻,至少之前成大有走過,表示是可行的。行程又因此遲延,取了大量的水備用。切回拾丸山東鞍後,就完全沒有路標了,一切靠自己。植被一樣難纏,稜線比地圖上呈現的更亂更曲折(至少要準備25000分之一的地圖),尤其在稜線由東北轉北的鞍部前後(也就是成大紀錄中戲稱「小曼山」的南鞍一帶)。此處稜線比預期的更靠右(溪谷向上侵蝕的蠻深的),務必要小心地判。我們路上有經過2-3個水池(看天池,水質可),不過不容易發現,最好不要當成計畫中的水源。通過鞍部之後,大致就向北延稜上切,不難,不久會再度看到路標出現(應該就是從大空地營地延伸上來的路徑),這時又已經是下午快兩點的事了。路標一樣要小心跟,沿稜陡上一段後,路標並沒有上小曼山頭(不過看起來好像也不遠了,補充:小曼山實為志摩山西側約1公里之無名山頭),而是直接慢慢繞到志摩山西鞍。志摩山西鞍沒什麼空地,但要在箭竹路徑上搭個兩人睡的外帳還是勉強可以,已經3點半了,就紮吧,無水。

說明~~若是在溪底有跟到路標,那沿路跟路標即可,如未下溪,則一路皆為沿稜走。

第三天(天氣陰)
5點半出發,繼續跟路標沿稜前進,路徑有點亂,不是跟的很順利。志摩山頂前一個小假山頭上有岔路,一為直行一為右轉,選擇有綁數條路標的路徑右轉,幾分鐘後即達志摩山頂,時間大概在七點之前,山頂還蠻大的只是不很平坦,登頂路標超多,原來有這麼多隊伍已經造訪過了。由此望中雪山很近,本考慮單攻往返再由稜線通往匹匹達,但在考量水源因素下(不知可汗池狀況),還是決定重裝推向230林道,計畫紮在28k工寮。由志摩山通往中雪山的路口很明顯也有路標,大致就是往北走,雖然一路仍有惱人的箭竹夾道,且偶有超大倒木檔道需要找路,但相較前兩天的路況,這段路底算是非常清楚。中雪山前的假山頭不少,越走就越覺得中雪山遠也越煩,直到紀念碑之後的下一個山頭才真的是中雪山。紀念碑的展望比中雪山還好,值得花時間停留一下,不過看到匹匹達往西延伸到志摩山的稜線好像已經不再像之前那麼糟糕後(大多為草坡),有點後悔重裝往230林道推(明天有得爬了)!因為改變行程後,今天變成了休息日,走起來沒時間壓力,混到11點才抵達中雪山頂(從紀念碑過來約20分鐘)。如果是輕裝的話,應該可以在6小時以內從志摩山往返中雪山。從志摩山到中雪山之間幾乎沒有營地,不過還是可看到一兩處有隊伍緊急紮營的痕跡,應該蠻慘的。在山頂曬裝備到12點才出發,接下來就是百岳路徑狂陡下快700多公尺,花了兩個小時終於接上林到26.5k處(有水)。接下來的林道十分平緩,幾處崩坍也都已有前人路基或路標,不至於有危險,晃了一個小時到了28k工寮,比想像中的好,至少不會漏水也可避風,再往前走幾分鐘就可取到水,3天來終於可以好好享受一下營地的休閒生活。黃鼠狼當晚也在工寮開起舞會。

說明~~整日都有路標,路況較前兩天好,均為沿稜走。不過我們並沒有探從志摩山往東是否也有路標或路徑。

第四天(天氣陰)
5點從工寮出發,約10分鐘抵達溪流處,路沿著溪谷往上,時在溪左時在溪右,有路標或疊石,但不密集,昨夜下了陣大雨,水甚大,過溪還得脫鞋,浪費不少時間。大約6點半才抵達上切口,面向上游的話上切口在右手邊(溪的左岸),有一約6米的垂直落差,土質極鬆,須「完全」依靠繩索才能爬上去,已有架繩可供利用,但固定點並不是很穩,後人使用時還是得萬分小心,這裡應該是這七天行程中最危險的地方。接下來就是陡上,在濕箭竹中漫行,完全不想休息。大約8點半再度抵達抵達溪溝,已為乾溪溝,往後的路就是把這條溪給溯完(無困難地形),會直接進入草原,並接上主稜的鞍部。(往後的路僅略述重點,詳細可參看其他記錄)沿路路標清楚,延稜上到匹匹達山(有假山頭),往下數分鐘即可達匹匹達鞍部營地,是分散的數個營地,而沒有一個很大的營地。我們並沒有紮在鞍部,而是紮在剛下匹匹達山不久左邊的樹林邊(在路徑上即可看到,離路徑大概20公尺),有現成的大帆布外帳及營繩(還是要自己搭),很平坦感覺也很避風,如果是帳棚僅可搭一頂四人帳。匹匹達的看天池並沒有水,如果此時沒有水(颱風才剛走不久),要在這取看天池的水應該是機會渺茫,因為我們從林道背上來的水還夠,就沒有到大雪山下溪溝取水,水況無法回報。抵達匹匹達的時間才1點多,原本想要往前推到奇峻山前伏流紮營,因為發懶就紮營了,事後證明這個決定是對的:躺在匹匹達草原看光景的變化真的很美。今晚剛好是中秋節,隔著外帳,整夜被月光照映著。

說明~~之後百岳路徑都很清楚,有迷路之虞的才會特別說明。

第五天(大晴天)
5點出發,約5點20抵達大雪山岔路口(離主峰大概2分鐘吧),往返主峰再回到岔路口時剛好日出,老天爺終於賜給我們完美的大晴天。整段雪山西稜的精華應該就在匹匹達山到大雪山北峰北鞍間的草坡,這也是為什麼紮在匹匹達是正確的,早上六點走在這段草坡真是賞心悅目,要是下午走應該也無心欣賞美景吧。也可以換句話說,雪山西稜除了這段草坡外,根本就是箭竹海…。在抵達奇峻山伏流前,會先穿過一段草坡,在這花了點時間找路,雖然有路標,但總是綁在看不見的地方(要是從上往下走會簡單多了),簡單說就是往右上方切,要是切到樹林邊還沒有看到路徑,就再往更上方切,終究會找到路的(要看到路標才算,因為樹林邊有疊石,但其實並沒有路,而是要更往上),穿過樹林後不久就會遇到伏流。此時伏流水很大,水都流到路徑上了很難會錯過,若是水小時應該也可以靠路標找到伏流頭,在這個神奇的地方發現伏流真的是天賜的禮物。約九點多抵達奇峻山(展望佳),鬼混一下,10點抵達頭鷹山(展望可),在這裡call無線電,好心大哥幫忙告知留守遲歸一天。10點半離開頭鷹山後就陷入無止盡的陡下坡,之後接上勘查道,很好走,如果沒有惱人的箭竹就100分了。之後經過一岔路口,左右都有路標,直覺取右往草原(推測左側樹林裡應該就是弓水池,不敢確定),往前不久又遇一伏流,感覺比較不穩定。12點半抵達弓水大南鞍部。參看其他紀錄有分弓水營地、大南營地,但我實在只覺得有弓水大南鞍部一個營地…。時間還早,繼續往火石山營地拼。往前約10分鐘又有充沛水源,應該是記錄中的大南山登山口水源,但是沒注意到登山口在哪,不久又有一兩個類似的水源,不清楚是否穩定。通往火石山的路又臭又長,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0208 的記錄雖是輕裝但很詳細,具參考性,我們這段路程所花的時間大概都是輕裝的1.5-2倍之間,不贅述。火石山營地約15分鐘距離開始出現兩三處水源。抵達火石山營地(同時也是火石山登山口)近下午5點,營地就在溪邊,腹地不大,如果擠不下可到石瀑下營地紮營。需注意的是從弓水大南走過來的方向,通往火石山營地的路經過最後石瀑後會緩緩的往右下切,而且剛好被一橫倒大木擋住看不見,我們一開始沒注意到,就傻傻的重裝往火石山去了(陡上)。營地還可,只是半夜會有小動物會在睡袋上衝來衝去的。

第六天(大晴天)
6點出發輕裝攻火石山,約40分鐘登頂,遠遠望著下翠池、翠池和雪山主峰逐起的一面牆,想到今天真的翻的過去嗎?約8點拔營出發,上上下下的龜了很久終於出了博可爾草原。出博可爾草原有一段很長的亂石地形,路標較少,原則為緩上,即可發現隱約的路標。博可爾草原的路被走的很亂,路標很少,我們還是乖乖的走大之字型(雖然走起來有點煩),希望大家也能遵守這樣走,免得起霧時容易迷路。如果順利的話,通過博可爾草原大約只要30分鐘(方向為往右上,幾乎上到草原稜線),之後進入樹林,續往上爬升,景象越來越美,終於擺脫箭竹,下翠池就出現眼前,時間約12點半,很優靜的水池,水質感覺也不錯,吃午餐。續行的路徑需穿過下翠池左側,沿路圓柏陪伴,又適逢高山烏頭花季,雖然通往翠池的路仍為之字型上升,走起來也不累。下翠池與翠池間有一溪溝水源。2點抵達翠池,稍加休息就得趕路。上次出翠池是清晨,體力正佳也不覺累,這次在最後碎石坡竟是覺得苦啊,連從鞍部到主峰間都停下來休息數次。3點半終於到了雪山主峰,第四次的雪山主峰嚐起來滋味格外甜美。下殺369山莊之後的行程就省略了吧。

補充:
1. 沿路的水源我也說不上哪個是穩定哪個不穩定,因為在颱風後都蠻穩定的。
2. 雪山西稜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箭竹裡游泳,要有心理準備,我們運氣好上主稜後都大晴天,終於不用再洗澡。
3. 拾丸山登山口的軍事管制區還是一個難題,這樣玩捉迷藏的遊戲也不是辦法,真的蠻無解的,各自保重。
4. 若有錯誤歡迎指正,若有疑問歡迎發問。

Exotus三十二25-29的箋記

耶和華召摩西登西乃山,耶和華的話很多,吩咐造約櫃、施恩座的法則、造供桌、燈台、幕幔、幕板、隔聖所與至聖所幕幔的法則、造祭壇的法則與燃燈的規矩。還有大祭司的聖衣、聖冠、胸牌的製作。每日當獻之祭的內容、造香壇的法則、製聖香的法則、洗濯盆與盆座的製作...鉅細靡遺,摩西在西乃山聽了四十晝夜。(沒聽說他有帶速記秘書,耶和華說摩西得一個人上西乃山)。

山下的以色列人就鼓噪亞倫,用金子造一隻牛犢當做帶以色列人的神,以用來獻祭。於是這四十天,山下的以色列人就造了隻金牛犢,祭拜並且開狂歡派對。

摩西經過四十天後,下山見到此狀況,於是怒碎法版。然後(以下引經文)

32:25 摩西看出亞倫無法管束人民,以致他們放肆,成為敵人的笑柄。

32:26 他就站在營門前,大聲說:「凡屬上主的人都到我這邊來!」所有的利未人就都結集在他身邊。

32:27 他吩咐他們:「上主─以色列的上帝命令你們每一個人都佩上劍,從這門到那門,走遍全營,殺你們的兄弟、朋友,和鄰居。」

32:28 利未人服從命令,在那一天約殺了三千人。

32:29 摩西對利未人說:「今天,你們奉獻了自己,履行祭司事奉上主的職務,殺了自己的兒子和兄弟,所以你們蒙上主賜福了。」

32:30 第二天,摩西對人民說:「你們犯了嚴重的罪。現在我要再上山,到上主那裏去,也許能夠為你們求得上主的饒恕。」


熊熊看到這段有點不太懂,以下用改寫的方式做註解。

摩西看出代理人亞倫無法掌控領導權,於是迅速做了處置。

以上主的名義名集親信利未人,

說:「凡是不同意識型態的人,或利用其他崇拜方式以奪取領導權者,即使是你的兄弟、朋友、和鄰居,都給我殺。」

利未人服從命令,揪出並殺掉異己三千人。

摩西對親信利未人重申領導權的基礎即宗教的信仰:「今天,你們奉獻了自己,履行祭司事奉上主的職務,即使殺了自己的兒子和兄弟,你們也必蒙上主賜福。」

鞏固了權力核心後,第二天,摩西對人民說:「你們犯了嚴重的罪。現在我要再上山,到上主那裏去,也許能夠為你們求得上主的饒恕。」

這樣意思就沒有疑窒之處了。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茉莉漢堡與中正山上大屯南峰

對中正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大學時常去大砲岩,傳說砲管原本有隻砲管,正對著中正山,威權時代因這個原因就把砲管拿掉了。



那時遠眺著中正山,山腰仍有低矮灌木裁剪成「中正」二字,沒隔幾年就漶漫不清了。儘管對中正山印象深刻,但始終沒有去過。

陽光普照,氣溫微涼,今年閏五月,掂算時間,大屯山的芒草該抽穗了,趁著天氣轉晴,趕緊上陽明山去看看,順便讓仔仔透透氣。新店上陽明山,走中山北路還是最近最快,於是順路在「茉莉漢堡」買了鮪魚泥沙拉三明治、漢堡、巧克力奶昔當早午餐。

「茉莉漢堡」是一家很神奇的店,外觀樸實不華,就算是周六日的下午兩點,依舊是擠滿了人,但若放在新店的話,很容易被胃覺與視覺忽視。

突破重重人龍後,拎著「茉莉漢堡」走在天母白千層的紅磚道上已是精神上的滿足了。再咬上一口細緻綿密的鮪魚泥,那應該就是幸福了吧。巧克力奶昔也很贊,但美味期很短,五分鐘內要喝掉。漢堡覺得就普普的。有一樣人人必點,但始終沒有參透是什麼,期待答案。

過了惇敘高工後,車行往中正山登山口,路很陡峭,高度爬昇許多後才到登山口。登山口有一停車場,展望很棒,社子、關渡一覽無遺,但可惜天空還是有點濛。

約五小時來回中正山、大屯南峰,算輕鬆的散步。中正山步道可連接竹子湖,兩端都有小巴,是個不錯的規劃路線選擇,而且竹子湖現在吃飯很方便,沿途的登山客顯露了這個步道的特性。叉路上南峰是山径,天雨則路径陡滑難行。

芒草抽穗並未怒放,下周及下下周可以放入更大的期待。

民族誌影展──末代巫師 Fate of The Lhapa

(爭議性的議題,閱讀可能會導致不快)




這一部沒有認真看,看著看著就睡著了,除了拍得不好外,那時是累得睡著流口水。至於關係人類學什麼什麼觀點的,我是沒有功力可談的。那還寫什麼呢?片尾的字幕我看到了一些政治操作,及一些關於圖博(吐蕃)的想法。

這部片講的是圖博阿里地區的巫師,流亡在印度的故事,他們不曉得有沒有人可以傳下巫師的衣缽。

一開始,一位巫師回憶中共入藏後的流亡歷程:從前那裡是一個生活富裕安樂的地方,中共來了之後,父親、叔叔、哥哥被鬥死了………,然後巫師選擇流亡到印度。

首先要說的是圖博或藏區做為一個地理的概念其實是很籠統的,現實的狀況當然是有利益衝突的力量,在文化力的交界處做角力。中國既然吃下了所謂的西藏,現在就是在「消化」中。

Megan有覺得「西藏的巫師」在她的藏傳佛教概念中怪怪的,但我沒辦法簡短地跟她說明藏傳佛教格魯派、寧瑪派以及苯教與原始宗教之於藏區各區的關係。況且她不是都有耐心理解時間略長的解說。

回到這片子的一開始,未被說明的是這顯然是原本生活在阿里地區的巫師,屬於上層階級。開場會被理解為隱含一個被政治迫害者的故事,而出資與製作是達蘭沙拉,就讓我覺得無形的政治宣傳無孔不入的有點……..。

另外,巫師的權力與影響力在離開原生地就變薄弱了,而能力…….我就此陷入了文化蒙昧被啟蒙後,神秘煙霧也因此消散了的……..。當然啦,重大改變的西藏,與過去九成農奴的封建社會,哪一種對藏人比較好,是無解的。但選擇自己要的是藏人可以主張的。

但誰可以主張呢?

我記得達賴好像說過,下一世達賴不必然是政治領導,確實是有充分的進步思想的決定。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嘆息灣行程紀錄(下)含無雙溫泉

從1/25000的圖來看,僕落西擴山西南稜也許可以下到嘆息灣,現地觀察後,尾稜及鞍部都是陡降,結論是不建議走西南稜。

D8 6/21 (六)晴

0500GO!沿來時溪谷的緩稜上,目標2940峰。(來時切下點更往溪谷的東邊,偏蠻多的,下到最後沒有很順。)
0715很順地回到2940峰的稜線約在2940峰之西60m方小山頭。從此下切哈溪北源(錐錐谷西流的下游)。
0930抵哈溪北源。最後一段陡下,掏繩了,所幸植被是夠的。
早點40′,H2610,對岸崩塌地上切。
1030上至瘦稜頂(東南向下西北)底下又一條大水,確認0930是地圖上的無水溪溝(634,068)
1145浴稜下至溪底。(下溪底前有一跨步危險的騎馬稜,驚險)這一小段稜線非常漂亮,值得走錯。下溯拐個灣約5′即裡門山南稜上切點(632,069)。好上。
1440 3102峰(雪哥雲瘦山)沿途的死亡杜鵑海名不虛傳,這一段是意志力的考驗。下3102接南稜要散開來找一下。
1600 3102下鞍部,路邊青草窪地紮營,暴累。

D9 6/22 (日)晴

0500 GO!
0545馬殺雞營地。旁有一梩高大漂亮方高山櫟,此有成大路標。
0613 稜線上正對裡門山之展望處。
0845 裡門山,展望非常好,位置適中。
1015丹大溪源營地。
1130兩名隊員出發往童話世界。
1520回營地。

D10 6/23 (一)晴,平地入夏以來最高溫

0600GO!
0650望崖山。
0805天南可蘭山來回10′
1020可樂可樂安山,展望佳,北三、南湖、雪山山脈皆可見。
1230郡東山鞍部,午餐。下溪谷有活水。郡東山下鞍部非常陡,易下錯,有路標可緊跟。
1530東郡北鞍營地。一紮營水鹿就在旁邊踱步,像是動物尋奇現場版,我們叫牠東東。

D11 6/24(二)晴,午後多雲
0600GO!
0720東巒大山。很大一顆的草坡山,西巒,郡大稜線縱貫屏障著西邊的視線。
0930回東郡北鞍。
1020GO!往本鄉山。東東會送行一段哦。
1250本鄉山,鋼製基點,山頂極狹,很有特色。東側崩壁一潟千里真達溪谷,西側則是柔美的草坡窪谷。西側這條南北向的大溪谷向源侵蝕非常劇烈,與嘆息灣、童話世界大異奇趣。
1430櫧山北鞍營地。寬廣漂亮的青草谷地。紮營,沒去找活水。
1700下大雨,應是南海輕颱轉為熱帶氣旋的影嚮。
1900雨停,水鹿成群在周圍踱步吃草踢踏歩。

D12 6/25(三)晴

0540 GO!
0720櫧山,鋼製基點。遠看不同凡嚮的櫧山。
0840無雙山東峰前鞍
0935無雙東峰前營地
1025無雙東峰
1050無雙最高峰
1145無雙山,山字基點,有對空標,周圍的樹被砍掉,闢了一塊地出來。
午餐40′
無雙連峰之間巨石嶙峋,要用點四肢攀爬,此時盛開的金毛杜鵑一叢叢點
綴其中,很漂亮。
1445最後水源。無雙下1200m的路很神奇,要費心找一下。從此上的更神奇。
1510亞力士營地。有舊屋遺址。應是過去的部落或駐在所之類的。
無雙下亞力士這段,若沒有路標,還蠻難導航的,只能散開來找吧。

D13 6/26 (四) 晴

0545GO!一連串山腰路的崩壁,路跡不可辨,幾乎抓方向散開來找。一路到無雙社路況跟預期的差很多,所幸時間趕得上預訂行程。
0700過完40米崩壁。
0720石板屋遺址,2′後還有一個高屋建瓴之勢。
0800第二水澗
0900第一水澗
1010無雙社。非常大的台階地,至少四個足球場大。長滿蕨,開闊充滿陽光。正路大門前有一顆老梅,下值結果期,結實累累。
1110過無雙吊橋。
1200烏瓦拉鼻溪,午餐40′
go,約正東往一線天(下行烏瓦拉鼻溪)約10′至一線天,無法下至郡大溪,折向北走。折北後路跡明顯,但約10′後,路跡全無。至一開闊地,應是1/25000的喀塔朗社。之後崩塌處處,喀塔朗之後就全無路跡,亦無路標。繼續腰繞,至一大型崩塌處,斜切下郡大溪,暴陡。
1455無雙溫泉。下溫泉前有一高階地,很平廣,七八頂帳沒問題,中有一獵寮,遺落的獸骨處處。
無雙溫泉,請參考照片,三個人剛剛好,水底會湧出泉水,溫度適合,需稱加工事。

D14 6/27 (五)陰多雲

0550GO!沿喀塔朗溪上行,不外腰繞,路跡不甚明顯。
0640石板屋遺址。
前行3′植被太密,退回找緩稜下溪。
0655下至喀塔朗溪。有紅色路標。上溯。
0705左側大崩塌,從左側斜上切,切約3′見一股伏流。稱有路跡,間有路標。
0715此時位於溪左側,見右邊溪谷中一瀑布,可觀。
0815路再下至溪谷。有路標,續上溯。
0825右側有溪岸上有一帆布獵寮。
以下是臆斷
似乎有過了(484,100)。然後再(484,100)至(480,100)之間的緩地形找上切點。可能在(480,100)上切的。總之沒有找到路,剛開始上切約400公尺的高度,沿途竟然有兩三座石板屋遺址,不過這種坡度的石板屋,用做監視哨,比住屋合理,不過無從查證。稜線很陡,常需抓著毛地黃上,而此時毛地黃盛開,非常漂亮(之後一路到郡大登山口都開得很漂亮)郡大登山口到望鄉工作站反而普普。
後來,稜線也沒了,就攀援灌木而上,約兩三百公尺的海拔,這段絕對是此行程最危險的部分。這一段會這麼驚險有兩個原因,圖名:同富。這張圖沒帶,僅靠著一張不太精準的高導圖。這張圖連帶的無雙溫泉到郡大林道的行程僅從別人口述得來。但不幸的是資料對不上,也沒找到路。於是只能憑方向硬切上郡大林道。

沒記幾時上林道。
1600開始下霧雨。
1800淋溼中抵郡大登山口的工寮。

D15 6/27 (五)晴

0900攔到車下山。(這車是中央大學教職員一行五人的材車,我們曾在丹大溪源營地、東郡北鞍營地住了兩天,一起去攻東巒大山,之後就沒碰到了,直到搭上車。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以前有隻大頭喵

這陣子整理相簿,原來我也養過貓──大頭喵

剛搬到湖口不久,megan從友人那裡抱回一隻流浪貓,左右端詳不過是隻不起眼的台灣特有種米克斯,長像平庸,唯獨頭略大就叫牠大頭。也說不上醜,醜的貓還真少見。在新湖口時住的是朋友的房子,前面店面後面廚房,一條長走道到底,店面和廚房中間還隔著兩間房的三樓透天厝。我租著一整個三樓與二樓的廚房,空間很多,就把大頭喵養在三樓前面,陽光充足,空氣清新,既可回憶以前流浪街頭的日子,也可以避免後面隔著稻田的鐵軌,火車奇哩喀啦進站的吵雜。

由於曾跟蔡小虎相處過,也就無可無不可地讓大頭住下來。野貓該有的桀驁不馴,大頭一樣也不缺,偶而偷偷地去看牠,總是眼神若有所思地看著落地窗外,彷彿過往的顛沛流離與街頭爭戰快速地在大頭的眼神裡流轉。我是不太敢碰觸大頭的,不過大頭偶而會低頭在鞋頭上撒嬌,大概是認知到一日兩餐的回報吧。

原本養著大頭喵只是個中途,個把月後就依依不捨地送人了。新主人是新豐明新大學的學生。沒想到第二天大學生帶著去7-11就跑走了,事前可是千萬交待在感情建立期要關在家裡的。掛上電話後,隨即匆匆地騎著機車越過鄉交界,到明新大學學生外宿舍的巷子找貓。籠著黑色的夜幕,所幸竟毫不費力地用貓罐頭把大頭騙了回來。

於是回到湖口罵了大頭一頓,決定把大頭養著。

不久,大頭被帶回新店,養在院子裡。回到都市,透過籠子的景致,牆頭雨簷間的街頭記憶,迅速地騷動著大頭,大頭就逃脫了。

大頭喵並沒有走遠,冬天在巷子裡剛熄火的車子下取暖,夏天則在院子的雨棚下納涼,悠哉地在巷弄裡遊盪,大頭決心不再住籠子或水泥房裡。每天固定回院子吃他碗裡的一日兩餐,就成了雙方的妥協默契了。

四年過去了,大頭喵愈來愈孤傲,他仍在附近,但不是特別在意吃不吃到院子裡那一碗。反倒是引來另外兩三隻流浪貓,其中一隻叫肥黃,特別親人。如果貓生命同狗一樣,我想大頭喵還會繼續在附近的牆頭雨棚間竄伏七八年吧。

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中國上古史的掌握

最近的興趣在於中國上古史,於是想弄幾本典籍來念一念,主要是想看文章。於是先把《古文觀止》前四卷瀏覽了一遍。其實約略可以感受出時代的文章風格及用字文法的時代差異。

陸續又翻出一些書出來看。計有《書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國語》….
略讀過一些之後,我覺得原來《書經》有真有假,大體上今文為真,古文為假。文字古奧難解,非有注解不能理解其意。年代也跨得很久,堯舜夏商周,當文章念其實很痛苦。基本上《書經》是一本古代重要文告或公文的集合,篇篇之間是互不連貫的。相對於春秋三傳有一個年代的延續是比較有脈絡可尋去理解的。不過做為中文現存最古老的文章,《書經》還是需要看一下,看懂就無法強求了。連清代的考據派大師們都說要破解《書經》…..各有各的見解啦。

西周史就靠《書經》裡的文章了,如果能配合《詩經》看會更生動豐富。當然更要有《史記》在一旁以便時時查考。

從某個角度來看,中國史是可以從《春秋三傳》開始看的,因為春秋時代基本上有這三本看閱讀,而這三本最好逐年一併看。再拿《國語》輔助。次序不能顛倒,《史記》當工具書不可或缺,各個世家,參考《史記》概念比較能迅速獲得。

另外《歷代通鑑輯覽》也可利用。

附代一提的《資治通鑑》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是很有見地的,從此一路到現在都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可尋,放諸世界史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另外孔子死後真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資料太少,無從處理可能也是原因吧。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寫在「民族誌影展」之前

看這個影展之前不是很清楚民族誌是什麼?於是查了一下維基。

民族誌(Ethnography)(希臘文 ἔθνος [ethnos,民族、人群] 加上 γράφειν [graphein,書寫])是一種寫作文本,它運用田野工作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民族誌呈現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這套方法建立在一個概念上:一套體系的各種特質未必能被彼此個別地準確理解。這種寫作風格在形式上與歷史上,均與旅行家書寫與殖民地官員報告有所關聯。某些學術傳統,特別是建構論相對論的理論典範,運用民族誌研究做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許多文化人類學家認為,民族誌是文化人類學的本質。

這說明恰好跟朋友準備的高考科目中西文化史、文化人類學這則訊息接上軌──乖乖哩個龍冬,這原來是門顯學。這不得不令我聨想到,自古以來,一些學科不斷地被稀釋,如哲學、歷史,或物理、化學。哲學、歷史是被稀釋而愈縮小,物理化學則愈分科而壯大。哲學不甚了,歷史則是要嗎走入玄學的討論,不然就是通俗文本的寫作與閱讀,死不了也無法壮大,這算是對文化人類學理解的慨嘆。

這就是所謂的學術行情吧。

有點要批判的是,「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分析起來顯然是沒完沒了的過程,但不曉得目的是什麼?

忍不住要幫歷史學講兩句話。想當初把Ethnography翻譯成民族誌是很有見解的,誌與志相通,中國古籍裡有「漢書十志」、「華陽國志」、鄭樵「通志」,莫不是「呈現(中華民族)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只不過沒看到文化人類學綜貫到這個面象來,希羅多德的《歷史》第五章埃及不也是民族誌嗎。也許有,只是自己的理解未見到文化人類學的方法論及本體論的相關論述。

李維史陀在《憂鬱的熱帶》曾反省:「我們今日的馬可波羅從同樣的地方帶回種種道德上的香料味素,我們的社會越來越自覺到自己是一直在往下沈,也就是覺得越來越需要這些道德刺激品,今日的馬可波羅帶回來的是照片、書籍和旅行故事。」

我想帶著這種反省去看「民族誌影展」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