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

《巔峰》into thin air讀後──嚴肅的登山倫理辯證

看完之後,也很質疑自己愛爬山是不是精神狀態屬於正常的,….

藉由描述1996年聖母峰災難性的山難,作者探討了許多道德倫理的議題,這些議題是普遍性的。流暢而有吸引力的文筆,使得讀者在夾敘夾議中很自然地沈思原本嚴肅枯燥的議題,進而趕快翻下一頁,還會發生什麼事,生死交關之際,如果是我應該怎麼應對……..。


登頂的榮耀具有「致命」的吸引力,正因為可能致命與使人致命,那還要登頂嗎?書中這樣的人物屢見不鮮。另一個辯證是,也許可以登頂,而不致命或不使人致命,結果是如願了,書中不幸發生了災難性的山難,而事實上是現實中有很多相反的結果,也就是心存僥倖的冒進,最後是成功的,登頂的榮耀勢必會蓋過檢討的聲音的。所以要不要賭一賭呢……?嘿嘿嘿……..


《巔峰》的中英文編輯都很好,專有名詞部分可挑剔的地方不多,不是登山者也可以流暢地閱讀。原作者Jon krakauer本身藝業驚人,曾經在 no.118,1990發表過一篇文章《empty handed on devils thumb》有兩個很華麗的副標seeking epiphany on an Alaskan solo和an enlightening Alaskan solo很嗆吧。我覺得jon在冒險文學的細節描寫與心靈刻劃都很吸引人。另外還有二本我讀過的《into the wild》阿拉斯加之死和短篇文章集結的《eiger dream》都很棒。


台灣囿於幅員和風氣,似乎還未見到很棒的冒險運動的文學作品(徐仁修的作品應該是冒險文學吧),這是題外話了。

看完之後,也很質疑自己愛爬山是不是精神狀態屬於正常的,….

藉由描述1996年聖母峰災難性的山難,作者探討了許多道德倫理的議題,這些議題是普遍性的。流暢而有吸引力的文筆,使得讀者在夾敘夾議中很自然地沈思原本嚴肅枯燥的議題,進而趕快翻下一頁,還會發生什麼事,生死交關之際,如果是我應該怎麼應對……..。


登頂的榮耀具有「致命」的吸引力,正因為可能致命與使人致命,那還要登頂嗎?書中這樣的人物屢見不鮮。另一個辯證是,也許可以登頂,而不致命或不使人致命,結果是如願了,書中不幸發生了災難性的山難,而事實上是現實中有很多相反的結果,也就是心存僥倖的冒進,最後是成功的,登頂的榮耀勢必會蓋過檢討的聲音的。所以要不要賭一賭呢……?嘿嘿嘿……..


《巔峰》的中英文編輯都很好,專有名詞部分可挑剔的地方不多,不是登山者也可以流暢地閱讀。原作者Jon krakauer本身藝業驚人,曾經在 no.118,1990發表過一篇文章《empty handed on devils thumb》有兩個很華麗的副標seeking epiphany on an Alaskan solo和an enlightening Alaskan solo很嗆吧。我覺得jon在冒險文學的細節描寫與心靈刻劃都很吸引人。另外還有二本我讀過的《into the wild》阿拉斯加之死和短篇文章集結的《eiger dream》都很棒。


台灣囿於幅員和風氣,似乎還未見到很棒的冒險運動的文學作品(徐仁修的作品應該是冒險文學吧),這是題外話了。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先秦曉暢的微小說風格──關於《戰國策》中〈荊軻刺秦王〉的一點點看法

戰國策這篇已是一篇很棒的腳本(全文錄在下方) ,不曉得電影《荊軻刺秦王》非得拍得如此荒腔走板,可能是製片天外飛來的商業考量吧。



荊軻刺秦王本事的來源有二,一是《史記》,另一個是《戰國策》。至於《燕丹子》三卷則是敷演載於《戰國策》燕策三的本事,就不提了。



《戰國策》這篇〈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是應該是戰國策一書中最長的一篇文章。篇首照例無題,以文章首句為題。





《史記》刺客列傳中荊軻的部分,應該大部分是參考《戰國策》的,但別有資料來源補充了《戰國策》中所載。主要是針對於荊軻的來歷與高漸離刺秦王做了一些簡短的補充,茲錄於下:



荊軻者,衛人也。其先乃齊人,徙於衛,衛人謂之慶卿。而之燕,燕人謂之荊卿。


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其後秦伐魏,置東郡,徙衛元君之支屬於野王。

(卿也有客卿的意思,不唯是男子美稱,荊軻以術說衛元君,可見也可能是縱橫術士)


荊軻嘗游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荊軻出,人或言復召荊卿。蓋聶曰:「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使者還報,蓋聶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攝之!」



荊軻游於邯鄲,魯句踐與荊軻博,爭道,魯句踐怒而叱之,荊軻嘿而逃去,遂不復會。


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筑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荊軻雖游於酒人乎,然其為人沈深好書;其所游諸侯,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其之燕,燕之處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頃之,會燕太子丹質秦亡歸燕。燕太子丹者,故嘗質於趙,而秦王政生於趙,其少時與丹驩。及政立為秦王,而丹質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歸而求為報秦王者,國小,力不能。其後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楚﹑三晉,稍蠶食諸侯,且至於燕,燕君臣皆恐禍之至。太子丹患之,問其傅鞠武。武對曰:「秦地徧天下,威脅韓﹑魏﹑趙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涇﹑渭之沃,擅巴﹑漢之饒,右隴﹑蜀之山,左關﹑殽之險,民眾而士厲,兵革有餘。意有所出,則長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柰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丹曰:「然則何由?」對曰:「請入圖之。」
(引自瀚典2 .0)




另一段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號為皇帝。於是秦逐太子丹﹑荊軻之客,皆亡。高漸離變名姓為人庸保,匿作於宋子。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客擊筑,傍偟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從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竊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擊筑,一坐稱善,賜酒。而高漸離念久隱畏約無窮時,乃退,出其裝匣中筑與其善衣,更容貌而前。舉坐客皆驚,下與抗禮,以為上客。使擊筑而歌,客無不流涕而去者。宋子傳客之,聞於秦始皇。秦始皇召見,人有識者,乃曰:「高漸離也。」秦皇帝惜其善擊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擊筑,未嘗不稱善。稍益近之,高漸離乃以鉛置筑中,復進得近,舉筑朴秦皇帝,不中。於是遂誅高漸離,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




魯句踐已聞荊軻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為非人也!」
(引自瀚典2 .0)


以下引荊軻刺秦王全文,並在()加些自註


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


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見秦且滅六國,兵以臨易水,恐其禍至。太子丹患之,謂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兩立,願太傅幸而圖之。」武對曰:「秦地遍天下,威脅韓、魏、趙氏,則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柰何以見陵之怨,欲排其逆鱗哉?」太子曰:「然則何由?」太傅曰:「請入,圖之。」


居之有間,樊將軍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諫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積怨於燕,足為寒心,又况聞樊將軍之在乎!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雖有管、晏,不能為謀。願太子急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講於單于,然後乃可圖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計,曠日彌久,心惛然,恐不能須臾。且非獨於此也。夫樊將軍困窮於天下,歸身於丹,丹終不迫於強秦,而棄所哀憐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時也。願太傅更慮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與之謀也。」太子曰:「願因太傅交於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諾。」出見田光,道太子曰:「願圖國事於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神秘的關鍵人物田光)



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至其衰也,駑馬先之。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乏國事也。所善荊軻,可使也。」太子曰:「願因先生得願交於荊軻,可乎?」田光曰:「敬諾。」即起,趨出。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諾。」


僂行見荊軻,曰:「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光竊不自外,言足下於太子,願足下過太子於宮。」荊軻曰:「謹奉教。」田光曰:「光聞長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約光曰:『所言者,國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為行使人疑之,非節俠士也。」欲自殺以激荊軻,曰:「願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剄而死。


(田光為守密而死非常的悲壯)



軻見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頃而後言曰:「丹所請田先生無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謀,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豈丹之心哉?」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願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棄其孤也。今秦有貪饕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之王者,其意不饜。今秦已虜韓王,盡納其地,又舉兵南伐楚,北臨趙。王翦將數十萬之眾臨漳、鄴,而李信出太原、雲中。趙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則禍至燕。燕小弱,數困於兵,今計舉國不足以當秦。諸侯服秦,莫敢合從。丹之私計,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窺以重利,秦王貪其贄,必得所願矣。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大將擅兵於外,而內有大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諸侯得合從,其償破秦必矣。此丹之上願,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荊卿留意焉。」久之,荊軻曰:「此國之大事,臣駑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頓首,固請無讓。然後許諾。於是尊荊軻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日造問,供太牢異物,間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

久之,荊卿未有行意。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柰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柰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柰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樊於期自殺也很悲壯)



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為裝遣荊軻。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武陽為副。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荊軻等待得力的副手,卻使得太子丹懷疑荊軻的決心,於是讓秦舞陽頂上,最終直接導致刺秦的失敗,當然,原本成功的機會就很渺茫)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忼慨羽聲,士皆瞋目,髮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易水送別很有電影的意象)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嘉為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誠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願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慴,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抗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摻其室。時怨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而論功賞群臣及當坐者,各有差。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鎰,曰:「無且愛我,乃以藥囊提軻也。」


於是,秦大怒燕,益發兵詣趙,詔王翦軍以伐燕。十月而拔燕薊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皆率其精兵東保於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計,殺太子丹,欲獻之秦。秦復進兵攻之。五歲而卒滅燕國,而虜燕王喜。秦兼天下。




其後荊軻客高漸離以擊筑見秦皇帝,而以筑擊秦皇帝,為燕報仇,不中而死。 (引自瀚典2 .0)




附帶一提的是這麼精彩的敘事體微小說,從文學史來看,在漢魏六朝並沒有得到延續。從建安時期的文壇領袖曹植的《七啟》八首的序可略知一二:「昔枚乘作七發,傅毅作七激,張衡作七辯,崔駰作七依,辭各美麗,余有慕之焉,遂作七啟,並命王粲作焉。」忙著做這些「美麗的辭」並且命令屬下也跟著做,無怪乎六朝文章多是駢四驪六了。這樣的曉暢的小說風格得到唐代的傳奇小說才再恢復了。做為先秦文學的特例,我直覺這樣一件傳奇是真實發生過的,因此被歌頌、並形諸文字保存了下來。



當然,這是我的想法,沒有力做論證。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中國後文革世代導演的淪陷──大片災難《荊軻刺秦王》

《荊軻刺秦王》陳凱歌1999年所導的「災難」大片。



查了一下維基,2005年同為陳凱歌所導的《無極》當時有很負面的評價。引述其中一則:


翁子光〈愛情神話《無極》〉寫著:

電影歷史會證明《無》的時代地位,卻很難證明她的藝術地位。……因為《無》沒有歷史感,只是挪用中國古代背景作為表演的舞台,其寫實意義是蕩然無存的……粗糙之處還是俯拾皆是,美術設計雖已令畫面美不勝收,但整體上更像堆砌的小手作,細節上有過猶不及之弊,歸咎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個完整的表現風格方向,同樣情況且更嚴重的是攝影上,整體上並沒有完善的構圖及分鏡邏輯……何況電影的分鏡也欠精闢,拍攝出來(而非劇本)的分場也欠清脆,令電影的感情伸展感覺上只有微絲血管,沒有均勻的脈搏。


《荊軻刺秦王》原來是《無極》災難的源頭,道具、美術玩得很起勁,內容卻空洞無比,160分鐘的大片,在觀影過程一整個令人坐立難安。話說《霸王別姬》拿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時就不是很認同,《荊軻刺秦王》一掃《黃土地》所建立起的敬意,因此不會浪費時間再看《無極》了。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其實可以拍出兼具藝術與票房的電影作品的。後文革世代(第四代?)電影導演紛紛淪陷真是令人不勝唏噓。台灣的商業片導演朱延平對同世代的導演張藝謀的評價很有代表性:


「我非常喜歡他拍的《菊豆》和《活著》。我相信如此好的藝術片沒有第二個導演可以拍得出來,對他早期的作品我可以用崇拜來形容。藝術路線中,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英雄》和《十面埋伏》走的都是豪華高投資路線,就是純粹的商業片。儘管票房和拍攝非常成功,畫面精美、製作精良,但已經不能夠代表張藝謀藝術本身了。只能算是一部不錯的商業片。」

值得觀察的新銳導演──麥曦茵的《前度》

好一陣子沒認真看港片了,偶爾拿到首映會的票或是長途客運車上,還是可以看到賣座的續集片或是類型續集片,每每看完都深恐心靈弱智化。


《前度》是2010年6月在台灣上映的片,有不經意瞄到鐘欣桐復出拍片,新聞影渉淫照事件....,但其實只是宣傳手法。習慣略過這類宣傳的電影,沒想到是部很棒的清新小品。



前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大概是前男友女友之類的廣東方言。電影中自然流露香港年輕人的一些細節(或文化,找不到一個適當的詞描述),反應香港中間階級年輕人的愛情觀,這部分我有點好奇的趣味。照理說是很本土的電影,在台灣上映有點奇怪,想必在台灣賣得不太好。



這是一部愛清成長電影,劇情很簡單:一對已分手的戀人各自有男女朋友,片頭從機場開始,女主角經歷了成長,故事片尾又在機場結束。劇本把常人的戀愛經驗簡化並戲劇化演繹,因此劇情雖平淡,卻很容易入戲。




劇本的細節令人驚豔而不做作,比如說透過阿詩的眼睛,周怡跟陳均平煮泡麵加蛋的鏡頭。陳均平幫周怡買衛生棉跟止痛藥,這是把鑰匙,瞬間打開周怡的回憶。然後透過壁虎勾起周怡阿平的回憶,也漸漸勾起阿詩的的懷疑...劇本扣的很緊湊,然後把一只掉進洗手台的耳環埋了點燃舊情的伏筆。



運鏡上也有震撼的寫實感,印象很深的兩幕:一幕是阿詩把周怡趕出去時,周怡率性地脫掉跟周怡借的衣服,這一幕鏡頭定格,我玩味不出什麼意境,但很震撼。另一幕是阿詩求阿平不要分手,冀望用身體與性愛喚起阿平挽回,阿詩看似激情地蠕動身體時,閃避阿平的目光默默流下眼淚,...,但沒有交待阿平的心理。



「躺在身邊那個,通常不是最愛的那個」。影片中辯證了這個在再平實不過的愛情命題,但我覺得不太重要,這部片沒講什麼大道理,講得都是戀人間的小道理。暗底裡暗示現在年輕人的愛情觀.....阿詩沒有在電影中得到同情也就很自然了。


演員除了鐘欣桐外,沒有大牌演員(都沒見過),沒有誰特別突出(但片中的床戲吻戲都非常地「入戲」)。但這不是說演的不好,而是導演太出色了,以至於電影本身的強化,均化了演員的表現使融入電影的整體裡。


當阿平跟阿詩分手後,悲傷的歌響起,這段真是神來一筆啊!其實沒什麼大道理,但每個人都看得懂,都進入了那個層次,都在玩味,也在思考。



資料上說麥曦茵1984年生,《前度》是執導的第二部商業片,錐入囊中出手不凡,是很值得期待的新銳導演。


最後,復合了嗎?不確定,導演有一個更隽永的演繹...周怡終於懂得獨自去旅行了,但她也有所保留(他給了計程車司機,阿平的朋友機會)。

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一篇零分不合邏輯的文章── 聯合報批蔡英文的骨灰罈說

報社寫這樣的評論很不恰當。


既然認為談骨灰罈不恰當,幹嗎評論墓地,除了挑起對立爽到自己人外沒有什麼好處。


考試寫這種邏輯的文章理當拿零分的,前幾天還刊出學生看聯合報考試拿高分哩!




蔡英文相信骨灰罈

【聯合報╱黑白集】 2011.03.20 03:06 am


蔡英文說,她父親的墓碑上刻著老家屏東「楓港」,馬英九父親的骨灰罈上卻寫著「化獨漸統」。蔡英文說,家庭會影響人的認同,她和馬英九的認同是不一樣的;總統府則駁她消費死者,不厚道。

以蔡英文的標準,馬鶴凌骨灰罈上寫什麼字可能合格?若如實寫上出生地「湖南」,馬英九一定被說成「外國人」;若寫著埋骨地「台北」,又會被批做作、忘本,是「假台灣人」。結果骨灰罈上只刻著馬鶴凌的遺志,對手仍然有做不完的文章。再說,骨灰罈上並非僅有四字,全文是:「化獨漸統,全面振興中國;協強扶弱,一起邁向大同。」一名死者的和平遺願,值得如此討伐?

「骨灰罈學」其實不是蔡英文的原創,四年前陳水扁還在當總統,就曾以那四字批過馬英九,說他骨子裡只有中國,沒有台灣。然而,狹隘的血統論,終無法保證「台灣之子」免於貪腐淪落;現在蔡英文還在抄襲阿扁的本土論,相信碑罈代表認同,要把自己封為「台灣之女」嗎?

要論骨灰和墓碑,也別忘了比較它們的尺寸。蔡潔生位於新店的墓園占地五百多坪,計一千七百多平方公尺,據說具有帝王風水,卻因超建遭罰四百多萬元。而馬鶴凌身後,僅以零點幾平方公尺的位置,和普羅大眾同擠在公立靈骨塔一隅。若要做文章,誰的家庭和台灣百姓的距離較近?

台灣的前途,不取決於墓碑,當然也不是一個骨灰罈所能決定。歐巴馬的父親來自肯亞,並不影響他領導美國的正當性。蔡英文要競逐總統大位,應把高度和視野放到骨灰罈和墓碑之外。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閱讀〈別當日本「文明」的奴隸〉的一些看法

文章在此別當日本「文明」的奴隸http://cgi.blog.roodo.com/trackback/15369273


我是贊同作者的意見的,不過我比較豎仔,怕被洶洶輿情給淹死....還是回自己地盤大放厥詞好了。

解題一下好了(純粹個人角度,廢話)。

作者的論證運用了小說「美麗新世界」主旨,如果世界這麼井然有序而文明美好,那為什麼要反對它呢?作者指出福島核電廠這個錯誤決策是來自日本文明秩序井然的社會的隱蔽面。從文章回應中就可知道我們很難否定美麗新世界的到來,但有人也像作一樣又隱隱覺得不妥....作者把這不妥歸結為三個原因:集體主義、超國家及科技濫用。


這是一篇好文章,要說論證不足也可(那可要引證不少事實數據啊),但一篇論文有誰想看。穿透過現象有論點地批判,而讀者獲得啟發即是好文章。另一方面人云亦云,懶於思考,那也就是信念甚至是盲從而已。


當然,不一定要同意作者的觀點,但要提出相對的論據說明。


附帶一提,brave new world 是本好小說,至今仍啟發著我們,我覺得比1984還閃亮。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回顧100年系列──怪異的〈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組織條例〉

最近宣布要參選2012總統的呂秀蓮女士提出改國歌的政見,從台灣的主體性來看,這條又臭又髒又長的裹腳布早該拿去丟了,所顧忌的那些頑冥不靈者,真該出來說清楚「吾黨所宗」的意義及那一點適合當國歌。



這類的舊時裹腳歩很多,陸續也丟了一些。有一條特別髒臭長的大家不是很注意,但晾很久了──國父陵園管委會。



很荒繆吧!但確實一直存在。


全國法規資料庫,法規類別(也就是六法全書)裡頭第一類《憲法暨中央地方體制法規/組織目》中第十八項〈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組織條例〉,還蠻精彩的全錄於下:

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組織條例

公布日期 民國三十五年七月二日

第 1 條 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隸屬於國民政府,其職掌如左:
一、護衛陵墓。
二、管理陵園。
三、辦理陵園建設。
四、辦理陵園農林事業。
五、指導陵園內新村建設。

第 2 條 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由國民政府特派委員二十一人至二十七人組織之,就中指定七人至九人為常務委員,組織常務委員會,並由常務委員會在常務委員中推定一人為主任委員,執行會務。

第 3 條 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設左列各會、室、處:一、園林設計委員會。二、秘書室。三、園林處。四、拱衛處。

第 4 條 園林設計委員會置委員十一人至十五人,由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就委員中推舉,並聘請專家充任之,擔任陵園全部設計事宜。

第 5 條 秘書室設左列二科,分掌事務:
一、文牘科: (一) 撰擬文稿事宜。 (二) 會議紀錄事項。 (三) 編輯報告事宜。 (四) 收發文件事項。 (五) 保管印章、案卷事項。
二、事務科: (一) 辦理本會庶務事項。 (二) 掌理本會出納事項。 (三) 辦理關於印刷、公告事項。 (四) 徵收地租及生產物品之保管、銷售事項。 (五) 辦理其他不屬於文牘科事項。

第 6 條 秘書室置秘書一人,簡任,承主任委員之命,指揮、監督所屬職員,辦理該室各科事務及交辦事項;置科長二人,薦任;科員六人至八人,委任;並得視事實之需要,酌用雇員二人至四人。

第 7 條 園林處設左列各科、園,分掌事務:
一、森林科: (一) 規劃及辦理全園造林、育苗事項。 (二) 全園森林之經理及保護事項。 (三) 全園森林生產之利用事項。 (四) 其他關於全園森林之改進事項。
二、園藝科: (一) 全園蔬菜園地之培植事項。 (二) 全園花草之培植事項。 (三) 全園園景花木之佈置事項。 (四) 改良園藝生產,整理農田水利事項。 (五) 改良農戶園藝生產事項。
三、工程科: (一) 監造管理全園建築事項。 (二) 建造修養全園道路、橋樑、涵洞事項。 (三) 辦理工程設計及測繪事項。 (四) 辦理其他有關工程事項。
四、總務科: (一) 辦理本處文牘、庶務及購置事項。 (二) 管理地畝經界事項。 (三) 改進鄉村及管理農佃事項。 (四) 管理園林果蔬、魚塘等生產事項。 (五) 辦理其他不屬各科事項。
五、植物園: (一) 規劃植物園一切建設事項。 (二) 國內外植物標本之採集、製造、鑑定、陳列事項。 (三) 植物園之佈置、種植、管理事項。 (四) 溫室植物之徵集及培養事項。 (五) 中外植物研究機構之聯繫,及品種標本刊物之交換事項。

第 8 條 園林處置處長一人,簡任,承主任委員之命,指揮、監督所屬職員,處理陵園園林建設及經營發展事務;置科長四人,園主任一人,技正二人或三人,均薦任;技士七人至十人,技佐八人至十二人,科員五人至七人,均委任;並得視事實之需要,酌用雇員二人至四人,招收練習生十名。

第 9 條 拱衛處設左列科、隊,分掌事務:
一、經理科: (一) 辦理本處文牘事項。 (二) 辦理本處經理及保管事項。 (三) 關於收發及管卷事項。

二、管理科: (一) 拱衛、調查事項。 (二) 陵堂及附屬一帶之衛生、清潔事項。 (三) 交際、招待事項。 (四) 勤務兵、伕役訓練、整頓事項。
三、拱衛大隊: (一) 護衛陵墓事項。 (二) 保護森林及園林生產事項。 (三) 協助警察維持全園治安、交通及消防事項。

第 10 條 拱衛處置處長一人,簡任,承主任委員之命,督率所屬職員,辦理護衛陵墓,保護園林,並協助陵園警備治安事務;置科長二人,薦任;科員五人至八人,委任,其中二人得為薦任;上校隊長一人;中校副隊長一人;少校或上尉中隊長三人;上尉或中尉分隊長九人;上尉副官一人,上尉書記、軍需各一人;准尉司書一人;並得視事實之需要,酌用雇員一人或二人。

第 11 條 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設會計室,置會計主任一人,薦任;科員二人或三人,辦事員一人,均委任;雇員一人,依國民政府主計處組織法之規定,辦理歲計、會計、統計事務。

第 12 條 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置人事管理員一人,委任,依人事管理條例之規定,辦理人事管理事項。

第 13 條 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於北平碧雲寺國父衣冠塚,置管理員一人,助理員二人,均委任。

第 14 條 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辦事細則及職員服務規程,由本委員會訂定之。

第 15 條 本條例自公布日施行。


中華民國100年有很多事物需得回顧,卻也有很多事物大辣辣地存在著諷刺現在。


「陵」這玩意就是很封建的東西,根據《辭源》,陵,土山,帝王的墳墓。不曉得一個革命政黨當初是怎麼決定這件事的,若從時代的演變,北洋政府時期的徐世昌大總統尚且認為袁世凱的墓不宜稱做袁陵,而改為比較取巧諧音的「袁林」,那麼當時的國民黨把孫文的墓葬地稱作「中山陵」,在意識裡實在非常地封建反動,甚至不如北洋政府。



甚至「國父」這個詞也是名不副實與不光彩。名不副實部分李筱峰先生這篇文章http://www.southnews.com.tw/specil_coul/Li/Li_00/0012講的很清楚就不贅述了。


而查了維基百科,世界各國有「國父」尊稱的都不是什麼開明進步的典範。



去年立法院曾討論〈國父陵園管委會〉存廢的問題:



國父陵園管委會存廢? 挑動敏感神經

【聯合報╱記者楊湘鈞、曾雅玲/台北報導】 2010.11.01 09:06 am


位於南京紫金山、北京香山碧雲寺的國父陵園及國父衣冠塚,是熱心兩岸事務人士必去的謁靈聖地;但立法院預算中心一篇評估報告,卻將這個尷尬又敏感的問題搬上檯面:總統府下還要「虛設」國父陵園管委會嗎?

依總統府組織法,中研院、國史館、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皆隸屬總統府,國父孫中山於北京病逝後,曾暫厝於香山碧雲寺;政府在一九二九年建置完成南京中山陵,並於一九四六年七月制定了國父陵園管委會組織條例。

委員會由政府特派委員二十一人至二十七人組成,職掌護衛陵墓、管理陵園、辦理陵園建設等工作;除了南京中山陵,連碧雲寺也須置管理員一人、助理員兩人。但自政府遷台後,總統府即未有相關編制、預算,法條等於「供」在那兒六十年。

預算中心評估報告指出,兩岸分治的時空背景轉變,建置於大陸的國父陵園,「在現實上早非我國管轄,其管理委員會自當無從設立,是以該組織條例中多數條文規定均未符現況而不合時宜」。

預算中心稱,總統府應秉於現狀,檢討總統府組織法,進而廢止國父陵園管委會組織條例;府方雖分別於二○○七年及今年修正組織法,「卻仍怠於檢討修正…,允為不當」。

不過藍綠看法兩極。「這是歷史現況產生的錯亂,不應該繼續錯亂下去」,民進黨立委李俊毅認為既然情勢變遷,應考慮廢止、修法;但他也認為修法將遭國民黨反對,因此建議朝野協商,以「凍結」方式處理此不合法理狀態。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管碧玲則指出,類似情況還不少,像故宮博物院組織法也規範了北京故宮,「國父算是有貢獻的好人,沒必要否認他的正統地位」;條例修正雖攸關台灣主體地位,但「整個中華民國體制不差這條」,民進黨團擬暫不處理。

「不需要挑動此敏感神經吧?」國民黨立委洪秀柱直言,既然幾十年來未編預算、無編制人員,「就讓它擱在那也無妨。」她說,如果綠營有意見,何妨就提修法將「國父陵園」改為「歷任總統陵園」?國民黨立委呂學樟則從務實角度出發,認為法有必要隨時而轉;況且,「比這個條例敏感的還多著呢!」





「就讓它擱在那也無妨。」這種態度實在是不恰當,就如一塊臭髒的裹腳布晾在六法全書裡,一直提醒這個組織法條的歷史荒繆。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沒有生之歡,何來死之苦──127hours

127sec很難熬....




我覺得這是一部不好拍的電影。


不過卻絕對是片商算盤打得過去的製作。這部片利用一個簡單的消費心理:話題──買票──話題 的模式,賺錢的風險比年度大片小很多,幾乎是穩賺不賠。


一個小題目有辦法拍得內涵恢宏嗎?《斷背山》有做到,看得我暗自落淚低迴不已。《127小時》歸結起來,大概是沒有生之歡,何來死之苦的主旨,以及主角不放棄自己生命的斷然措施。


誠然如話題所哄傳的,部分內容不適宜在進食時觀看。當切割手的鏡頭變成肌肉切割的內視畫面,導演的特效大概只能玩到這裡,看不出有更恢弘的創意了。

醇美千古的文化底蘊──「樂毅報燕王書」的幾點看法

悲憤啊!還好當初留得苟命....




此文最早收在《戰國策》燕策二裡頭,無題。慣用的「樂毅報燕王書」可能是《古文觀止》給的標題。


對於燕惠王的責備,樂毅也是有滿腹的委屈,這原本是很難措辭的回信,甚至可能帶著恨意置之不理。樂毅展現高度的寫作技巧,回了一封千古傳頌的絕妙佳文。


(文皆引自中研院的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下七十餘城,盡郡縣之以屬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齊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劫代之將。樂毅奔趙,趙封以為望諸君。齊田單欺詐騎劫,卒敗燕軍,復收七十城以復齊。燕王悔,懼趙用樂毅,承燕之弊以伐燕。


燕王乃使人讓樂毅,且謝之曰:「先王舉國而委將軍,將軍為燕破齊,報先王之讎,天下莫不振動,寡人豈敢一日而忘將軍之功哉!會先王棄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誤寡人。寡人之使騎劫代將軍者,為將軍久暴露於外,故召將軍且休計事。將軍過聽,以與寡人有隙,遂捐燕而歸趙。將軍自為計則可矣,而亦何以報先王之所以遇將軍之意乎?」


望諸君乃使人獻書報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順左右之心,恐抵斧質之罪,以傷先王之明,而又害於足下之義,故遁逃奔趙。自負以不肖之罪,故不敢為辭說。今王使使者數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於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書對。


「臣聞賢聖之君,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隨其愛,能當之者處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論行而結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學者觀之,先王之舉錯,有高世之心,故假節於魏王,而以身得察於燕。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謀於父兄,而使臣為亞卿。臣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不辭。


「先王命之曰:『我有積怨深怒於齊,不量輕弱,而欲以齊為事。』臣對曰:『夫齊霸國之餘教也,而驟勝之遺事也,閑於兵甲,習於戰攻。王若欲攻之,則必舉天下而圖之。舉天下而圖之,莫徑於結趙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願也。趙若許,約楚、魏,宋盡力,四國攻之,齊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節,南使臣於趙。顧反命,起兵隨而攻齊。以天之道,先王之靈,河北之地,隨先王舉而有之於濟上。濟上之軍,奉令擊齊,大勝之。輕卒銳兵,長驅至國。齊王逃遁走莒,僅以身免。珠玉財寶,車甲珍器,盡收入燕。大呂陳於元英,故鼎反於曆室,齊器設於寧臺。薊丘之植,植於汶皇。自五伯以來,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為愜其志,以臣為不頓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國諸侯。臣不佞,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弗辭。


「臣聞賢明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於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毀,故稱於後世。若先王之報怨雪恥,夷萬乘之強國,收八百歲之蓄積,及至棄群臣之日,餘令詔後嗣之遺義,執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順庶孽者,施及萌隸,皆可以教於後世。


「臣聞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昔者五子胥說聽乎闔閭,故吳王遠跡至於郢。夫差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故吳王夫差不悟先論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見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計也。離毀辱之非,墮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者,義之所不敢出也。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臣雖不佞,數奉教於君子矣。恐侍御者之親左右之說,而不察疏遠之行也。故敢以書報,唯君之留意焉。」



樂毅的智慧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並很委婉地解釋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順左右之心,恐抵斧質之罪,以傷先王之明,而又害於足下之義,故遁逃奔趙。」



樂毅明瞭歷史巨輪的壯闊,顯揚燕昭王的功業就成了功敗垂成的深深嘆息了。嘆息屈服於命運,但還要為自己的聲名做一點努力,於是文末把握「交絕不出惡聲」的主旨雖然出自敦厚的內心,但也就此把燕惠王打入夫差之流的歷史定論,在這個歷史事件中兩人的評價形成極大的反差。沒有高度的寫作技巧是無法獲致這樣的效果的。



不管這封書信曾真實存在與否,從閱讀者的角度而言,兩千年後還能感受到這股特有精深的文化底蘊,畢竟是感到奇妙而暢快的,這是中文所獨有的。



由於文章曉暢易讀,相較於戰國策其他文章的魚魯亥豕,足見文章的精神為古人所重視(戰國策易讀的文章都是慣見的精采名篇)。正是因為被重視,所以從戰國策的成書過程來看,個人相信這封信是存在過的,即使它被編輯過。



《戰國策》燕策三另收錄了一篇文章「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為趙孝成王壽」(無標題,姑且以文章第一句為題) 內容是樂間逃到趙國,燕王喜致書樂間,以下錄全文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為趙孝成王壽,酒三日,反報曰:「趙民其壯者皆死於長平,其孤未壯,可伐也。」王乃召昌國君樂間而問曰:「何如?」對曰:「趙,四達之國也,其民皆習於兵,不可與戰。」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為趙可伐,遽起六十萬以攻趙。令栗腹以四十萬攻鄗,使慶秦以二十萬攻代。趙使廉頗以八萬遇栗腹於鄗,使樂乘以五萬遇慶秦於代。燕人大敗。樂間入趙。


燕王以書且謝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順君意,故君捐國而去,則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端其願,而君不肯聽,故使使者陳愚意,君試論之。語曰:『仁不輕絕,智不輕怨。』君之於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則君掩蓋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過則君教誨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國人莫不知,天下莫不聞,君微出明怨以棄寡人,寡人必有罪矣。雖然,恐君之未盡厚也。諺曰:『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過者,仁者之道也。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之過,非君心所望之?今君厚受位於先王以成尊,輕棄寡人以快心,則掩邪救過,難得於君矣。且世有薄於故厚施,行有失而故惠用。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於為君擇之也,無所取之。國之有封疆,猶家之有垣牆,所以合好掩惡也。室不能相和,出語鄰家,未為通計也。怨惡未見而明棄之,未盡厚也。寡人雖不肖乎,未如殷紂之亂也;君雖不得意乎,未如商容、箕子之累也。然則不內蓋寡人,而明怨於外,恐其適足以傷於高而薄於行也,非然也。苟可以明君之義,成君之高,雖任惡名,不難受也。本欲以為明寡人之薄,而君不得厚;揚寡人之辱,而君不得榮,此一舉而兩失也。義者不虧人以自益,況傷人以自損乎!願君無以寡人不肖,累往事之美。昔者,柳下惠吏於魯,三黜而不去。或謂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與人之異,惡往而不黜乎?猶且黜乎,寧於故國爾。』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業不忘;不以去為心,故遠近無議。今寡人之罪,國人未知,而議寡人者遍天下。語曰:『論不脩心,議不累物,仁不輕絕,智不簡功。』棄大功者,輟也;輕絕厚利者,怨也。輟而棄之,怨而累之,宜在遠者,不望之乎君也。今以寡人無罪,君豈怨之乎?願君捐怨,追惟先王,復以教寡人!意君曰,余且慝心以成而過,不顧先王以明而惡,使寡人進不得脩功,退不得改過,君之所揣也,唯君圖之!此寡人之愚意也。敬以書謁之。」


樂間、樂乘怨不用其計,二人卒留趙,不報。


文筆自然遜於「樂毅報燕王書」,但從內容上來看與「樂毅報燕王書」有高度的正相關,但究竟實情如何,恐怕是個不解的謎了。


20110418附記
在網路上有看到一本戰國史,大概是楊寬寫的,其中關於樂毅報燕王書,他的結論是高度懷疑是戰國策士偽託而寫成的。

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一本關於雞巴的論述──臥房裡的哲學

可以再雞巴一點



這不是一本單手閱讀的書,而且確實是討論哲學,但不會太硬(也硬不太起來),這種對話體的形式可以追溯到柏拉圖的對話錄。



這種對話體的形式討論哲學的書讀起來跟中文的語錄(如論語等)很不一樣,第一次看很不習慣,一半沒有看完就擱著了,一擱就好幾年。


《臥房裡的哲學》情境的主軸是「少女尤金妮在臥室內接受一天一夜有關放盪行為的教導,也就是A片常出現的性啟蒙主題文字版。但文字的邏輯很嚴謹而思辨清析理性,很快地就感受到這個禁制主題的勃發力量。



marquis de sade 1740年──1814年,因此書中的哲學立論以啟蒙時代的自然哲學出發,當然是反基督教的,篇章中有許多反基督教的推論非常的精彩(P37-P43第三次對話的一小部分),日本A片要是插入這段妙論應該會讓觀影者跳過,但marquis de sade 豐富長遠的想像力可是淫亂的理論祖師啊。


第三次對話這章的內容遠不僅於此。marquis de sade 以恢宏的語調,言簡意賅地討論許多命題,如美德VS.惡德、偷竊、亂倫、謀殺等以及通姦、肛交等。要處理這麼多命題,顯然是薩德侯爵文筆的精心結構。



由於內文所及超越一般人的經驗,種種的理性論證遂產生了強烈的震懾力量。個人經驗與內容的強烈反差有時意外地產生閱讀上噴飯狂笑的效果,例如:



德.聖安姬夫人:...對方的屁股必須處在什麼情況下,才能讓肛交者產生最大的快感?

多爾曼斯:一定要豐滿。不可或缺的一點是,對方要有非常迫切的拉屎慾望,這樣,屌的人陰莖盡頭,在接觸到屎時才可能深深插入,才可能更溫暖,更溫柔地把精液儲存在那兒,刺激它,使它燃燒起來。


看到諸此類的不免哈哈大笑。



前面的篇章若只是小菜一碟,那第五次對話marquis de sade 奔放地馳騁情色想像(但仍不若索多瑪120天所呈現的)是日本A片差堪企及的。從日本A片觀察我比較不同意譯序所言:「我們也許不可能去實踐他的哲學。」恰恰相反的是我們正緩慢地實踐marquis de sade的哲學。情慾是亙古以來即存在的,甚至亂倫、雜交、肛交在二十五史亦屢見不鮮。而我們這個時代情慾的開發從影像、性開放更大大地在平民之間擴散開來,不再是如marquis de sade 之類貴族的專利。 而可以批判marquis de sade 大概僅止於倫理秩序的未建立吧。


從禁書的觀點來看,我們是很畏懼marquis de sade 哲學的力量的。



掩卷回想書的內容──這是一本結構完整、思慮精密,決不是無聊胡鬧不可理喻的書。第五次對話裡頭有一篇「法國人 如果你們要成為擁護共和政體的人 還要再努力」可以仔細閱讀這篇marquis de sade的夫子自道,看看是啟蒙時代思想家的精蘊還是無稽透頂令人倒味至極。

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into the wild》誤譯與巧立書名《阿拉斯加之死》....在荒野追尋什麼....

荒野中的狂喜與悲傷擴大十倍




建議帶著理性分析的角度來看這本書,並壓抑對大自然與生命憂傷的耽美情緒,免得被這故事吸引而不可自拔。



《阿拉斯加之死》是作者應《outside》雜誌的邀請,去報導一名叫克里斯的青年的死因之謎。由於克里斯出身優渥的中產階級家庭,受高等教育、成績優良。大學畢業後卻獨自在離開都市到美國各鄉下流浪,最後一個人闖入阿拉斯加的荒野生活,孤獨死於阿拉斯加。


由於媒體的報導,輿論熱烈地正反兩面評論著克里斯。於是作著jon應雜誌之邀著手調查。



從一些顯見的證據看來,克里斯出身優渥的家庭,因此並非迫於生活流浪,那他在荒野之中追求些什麼呢?所以說《阿拉斯加之死》這個譯名切合主題,實則是個討喜而偏離主旨的譯名,《into the wild》才是作者想探討的主旨。



於是開始一連串多方面的辯證。作者是同情克里斯的,從歷史中找到許多進入荒野自我心靈追求的事例。例如

chap 8 比較克里斯與典型的荒野流浪者(意圖突顯克里斯的獨特)。

chap14 john menlove edwards是受盡折磨的作家,也是精神病學者,一九五八年以氰化物自殺之前,是英國當代出色的攀岩專家之一。艾德華茲將登山視為一種「輕度精神病」傾向,他不是為運動而爬山,而是為了從束縛他生活的內在折磨中,尋找避難所。






作者同情克里斯是確立的。chap 14是編輯上的神來之筆。jon以年輕時攀獨登Devils Thumb的經驗來說明。內容令人動容,它也能旨在補充說明克里斯未能及時表達出來的心境,以下是一些書摘:


Devils Thumb的連結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vils_Thumb


218頁 多少個月來,我一直說服自己並不在乎生命中缺乏親密關係、缺乏真正的人際關係,但因這名女性的陪伴而使我感受到的快樂──她的笑聲、她無意中碰觸我臂膀的手,揭露了我的自我欺騙,使我空虛而心痛。


220頁 因為孤獨,即使最普通的事物,對我而言似乎都充滿了意義。(往魔鬼拇指山途中)

224頁 寂靜再次籠罩了冰河,我覺得孤獨無依,脆弱迷惘,不由得啜泣起來。不久,我感到難為情,於是止住哭泣,大吼髒話,最後聲音都沙啞了。(在營地四天後,在糧食將罄之際,約定的飛機終於帶來補給品。)



作者當然也有一些批判:

275克里斯沒有帶詳細的地圖,錯過求生的機會
286高估了對阿拉斯加曠野的適應能力


也有一些維護克里斯之辭如:危險是一種誘惑(舉證梭羅..等)、年輕的熱情和渴望強烈衝擊的記憶..等等。



不過我認為從倫理的角度很難認同脫離社會走向孤獨的荒野而死亡,但獨行於荒野顯然有什麼神秘的心靈吸引力。也許就像「諾斯替」或是諸多神秘宗教的法門,理性無法確知,僅能盲信....仰望追求心靈滿足,然後一直追求著。我們對心靈的探究實則非常薄弱,而那些什麼什麼的真的是太美了。jon其實也有一段理性的自剖:

我以為攀登魔鬼拇指山能夠改變我的生活,當然最後什麼也沒有改變。但這次經歷讓我了解山巒並不能承擔夢想,尤其幸運的是,我能活著與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這本書有種莫名美的憂傷,讀到chap 7

隆納德記得:「亞歷克斯前往阿拉斯加的時候,我祈,祈求上帝照看他;我告訴祂,這個孩子不同凡響。但祂卻讓亞歷克斯死了。因此在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得知真相之後,我和主斷絕了關係。我退出了教會,成為無神論者,上帝讓這麼可怕的事發生在亞歷克斯這樣的孩子身上,我覺得自己無法信仰祂。


真的是炫然欲泣,偷偷掉眼淚。不免想起以前台灣也有類似令人嘆息的例子kikika



等待美麗與清潔的腐朽,等待雨水與風露的翻新

不須垂淚送終的儀式,也不須鮮花棺槨的覆敝

當我躺在山的懷抱準備離去

請給我一個安靜的空間

鳥唱蟲鳴將不會停息

春雨過後,滿山遍野都是綠意花香

請不要問我為何選擇山林作為安息的終點

我的名字裡有山,我的回憶裡有山

我的生命就是山

kikika 引自http://clean.myweb.hinet.net/kikika.htm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去院子咖啡的隔天

院子咖啡


猶豫著要不要在假期最後一天,再次去泡咖啡館的陽光午後,酒香橘皮巧克力蛋糕應該跟《1Q84》很搭,但不知道有沒有特製青豆泥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