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值得觀察的新銳導演──麥曦茵的《前度》

好一陣子沒認真看港片了,偶爾拿到首映會的票或是長途客運車上,還是可以看到賣座的續集片或是類型續集片,每每看完都深恐心靈弱智化。


《前度》是2010年6月在台灣上映的片,有不經意瞄到鐘欣桐復出拍片,新聞影渉淫照事件....,但其實只是宣傳手法。習慣略過這類宣傳的電影,沒想到是部很棒的清新小品。



前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大概是前男友女友之類的廣東方言。電影中自然流露香港年輕人的一些細節(或文化,找不到一個適當的詞描述),反應香港中間階級年輕人的愛情觀,這部分我有點好奇的趣味。照理說是很本土的電影,在台灣上映有點奇怪,想必在台灣賣得不太好。



這是一部愛清成長電影,劇情很簡單:一對已分手的戀人各自有男女朋友,片頭從機場開始,女主角經歷了成長,故事片尾又在機場結束。劇本把常人的戀愛經驗簡化並戲劇化演繹,因此劇情雖平淡,卻很容易入戲。




劇本的細節令人驚豔而不做作,比如說透過阿詩的眼睛,周怡跟陳均平煮泡麵加蛋的鏡頭。陳均平幫周怡買衛生棉跟止痛藥,這是把鑰匙,瞬間打開周怡的回憶。然後透過壁虎勾起周怡阿平的回憶,也漸漸勾起阿詩的的懷疑...劇本扣的很緊湊,然後把一只掉進洗手台的耳環埋了點燃舊情的伏筆。



運鏡上也有震撼的寫實感,印象很深的兩幕:一幕是阿詩把周怡趕出去時,周怡率性地脫掉跟周怡借的衣服,這一幕鏡頭定格,我玩味不出什麼意境,但很震撼。另一幕是阿詩求阿平不要分手,冀望用身體與性愛喚起阿平挽回,阿詩看似激情地蠕動身體時,閃避阿平的目光默默流下眼淚,...,但沒有交待阿平的心理。



「躺在身邊那個,通常不是最愛的那個」。影片中辯證了這個在再平實不過的愛情命題,但我覺得不太重要,這部片沒講什麼大道理,講得都是戀人間的小道理。暗底裡暗示現在年輕人的愛情觀.....阿詩沒有在電影中得到同情也就很自然了。


演員除了鐘欣桐外,沒有大牌演員(都沒見過),沒有誰特別突出(但片中的床戲吻戲都非常地「入戲」)。但這不是說演的不好,而是導演太出色了,以至於電影本身的強化,均化了演員的表現使融入電影的整體裡。


當阿平跟阿詩分手後,悲傷的歌響起,這段真是神來一筆啊!其實沒什麼大道理,但每個人都看得懂,都進入了那個層次,都在玩味,也在思考。



資料上說麥曦茵1984年生,《前度》是執導的第二部商業片,錐入囊中出手不凡,是很值得期待的新銳導演。


最後,復合了嗎?不確定,導演有一個更隽永的演繹...周怡終於懂得獨自去旅行了,但她也有所保留(他給了計程車司機,阿平的朋友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