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八通關古道


八通關山屋遺址



刊載在寂寞星球雜誌2014年九月的初稿 跟雜誌呈現的有點文字上的差異 存下聊作備份

圖:小南(藍色外套   大概是 2009年的行程照片)

...........................................................................



利用八通關古道做為百岳的登山途徑,幅射範圍的百岳大概有二十二顆,路線包含玉山群峰、馬博橫斷以及慣稱的縱走路線南二段(向陽山縱走秀姑巒山),因此八通關草原的景象,不時地湧進登山的憧憬之中。在短暫與不成熟的大學登山社生涯裡,八通關古道是個傳說,八通關草原是個象徵,沒有人能說個清楚什麼是八通關古道?
就如同《看不見的城市》的內文所言:


寬宏忽必烈啊,我怎樣描述齊拉(Zaira),那座高壘環峙之城,

都徒勞無功。我可以告訴你,那裡有多少台階,城中的街

道……,但是,我早已明白,告訴你這些,等於什麼也沒說。

組成這座城市的不是這些東西,而是空間的量度與過去的事件

之間的關係


曾經五度拜訪八通關古道,或部分,或全程。但我從不說自己「走完」八通關古道,我只會說「走過」,因為還有很多未知的探索與紀錄。

我回想起多年前某個期中考結束的周六,無所事事的大學生在登山社辦公室裡商量著暑假該去哪個未完成的行程,這時通常是一場社員間意願與意見的角力。某同學拿出準備多時的《玉山國家公園》一書,極有把握地翻開裡頭一張攝於十年前的照片,那是大分山屋,一幢細緻的日式木造平房。大夥嘰嘰喳喳討論著有什麼古董可撿、舊房子可拍。櫻花樹與木造的日本舊駐在所,就成了大家對八通關古道的渴望與想像。那時的法國菊依然綿延在觀高工作站與八通關草原,那也是我與八通關的第一次接觸。



八通關古道最早是清朝末年為了開山撫番政策而築的中路,不過因為環境及原住民抵抗等因素,成效並不好,再加上清廷對台政策轉變,這條道路不到20年便已荒廢。日本據台時,因應理蕃政策另築了一條八通關越嶺道,沿線設置多個警官駐在所。這兩條路線雖都名為八通關,卻幾乎沒有重疊之處。二次大戰結束之後,林務局在八通關越嶺道的基礎上重新整修部分道路,路線亦包含了少部分的清代古道,它便是現代慣稱的八通關古道--西起南投縣水里鄉東埔,東達花蓮縣玉里鎮,全程以中央山脈的大水窟為界,分為西段及東段。

八通關,為「中央山脈與玉山山塊間之大鞍部,陳有蘭溪與荖濃溪的分水嶺,本為鄒族語pantounkua之譯音,鄒族以此稱呼玉山,後擴大成為玉山山塊一帶的總稱。光緒元年,古道中路循陳有蘭溪右岸開闢至源頭鞍部時,特以八通關作為此地之地名。」(引自楊南郡所著《八通關越嶺古道西段調查研究報告》)日治時代在此設有八通關駐在所,佔地廣大,當時由此上溯荖濃溪支流至玉山北峰下的新高駐在所,隔日便可單攻玉山主峰。60年代的登山者,可以搭車沿郡大林道至觀高工作站,隔天再經八通關鞍部一日單攻玉山。從海拔2,800公尺的八通關鞍部仰望海拔3,869公尺的玉山東峰,「那突兀超拔的絕頂……我身被雄偉大自然所包圍的阿爾卑斯山式山屋,朝朝暮萶為這一座東峰神魂顛倒。」日治時代著名的博物學家鹿野忠雄在玉山東峰首登的文章中如此讚嘆。



這一段古道可能是台灣山岳中,最早被開發、也最被人忽略的一條路徑。


我們從東埔出發,不能免俗地在登山口的愛玉亭吃了據說是野生的愛玉,這裡位於郡大山尾稜,海拔約1,200公尺。走了?公里到達著名的父子斷崖,可以清楚看到東埔一鄰的聚落,以及郡大山尾稜沒入陳有蘭溪與沙里仙溪的合流處。這兩條溪合流後出同富村,之後北上沿著台21線出水里,在水里前匯入濁水溪的另一條支流丹大溪,那是本次專題要講的另一段故事──關門古道。


中央金礦-南營地  古道段部份路況




杜鵑營地

中央金礦山屋

從玉山北鞍至八通關鞍部,1,000公尺的落差植被景物快速變幻,冷杉林中宛如仙境,毫不遜於聖稜的素密達山屋。在八通關草原,離開古道約200米處有駐在所遺址,如今僅存兩根及肩的門柱,門後荒蕪一片,重歸自然狀態。從古道回望,兩根門柱倚著無名的2860圓峰,這景致絕對讓所有登山者此生難忘。

古道在八通關鞍部前大致上是沿著「郡大山──八通關山」稜脈的山腰緩緩而上,右側臨著陳有蘭溪。過了父子斷崖後,先遇到往樂樂溫泉的叉路,紀錄上可接到日古道下方的清古道。續行不久眼前一片明朗,可以直接看到並峙的八通關山和八通關山西峰,特徵非常明顯。

沿途的雲龍瀑布與乙女瀑布略有可觀,但不是行程重點,照例拍了一下照,並沒有太大的感動。從東埔登山口到八通關鞍部長16.5公里,我們沿途搜尋駐在所遺跡--樂樂、對關以及觀高駐在所。接近觀高坪時我們看到了幾朵法國菊,有了一點小驚豔。





八通關山的展望極佳,非常值得造訪。觀高離八通關鞍部僅約三公里,因此金門峒大斷崖的險惡狀闊在此一覽無移。此行程的後年冬天再來時,250度的視角上峰頂積著白雪,應此很確定觀高是看得到玉山北北峰的。



為了取得飲用活水,輕裝前往更下面的觀高工作站前進。現在的工作站已成為供山友休憩的山屋,和我第一次造訪時的破敗模樣不可同日而語。

日古道在過了八通關後至巴奈伊克山屋(巴奈伊克駐在所遺址)之間,會經過一片二葉松林,這一段松針蓋地的古道十分平坦,走來輕鬆寫意富有風景明信片的情調。
目前西段的古道在玉管處考證並已整修完成中央金礦山屋到杜鵑營地這一段(日據時之躑躅山駐在所遺址,躑躅,日語意為杜鵑,因四周布滿金毛杜鵑而得名)以及杜鵑營地到南營地(日據時之南駐在所遺址,在大水窟山之南,故名)。基本上整個西段古道一直到分界的大水窟為止,算是一條安全而不困難的健行登山步道。除了多樣的自然景致與人文歷史的遺跡之外,更可環視玉山群峰的北東兩面約180度的不同視角,尤其雪季更是一絕。



大水窟山屋






托托馬集



大分駐在所遺址
更多資訊:八通關古道(日治越嶺道)東段大水窟至大分,因路基塌陷、落石、崩壁,目前並未開放。欲走東段建議從玉里的瓦拉米步道進入,行至大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