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讀史筆記:漢書卷七十七 一則大膽的政治改革假說





這卷是蓋寬饒、諸葛豐、劉輔、鄭崇、孫寶、母將隆的合傳,共同點西漢時代監察體系的官僚。


監察體系的官僚在我的想像中是秦統一天後的發明(也許有空會找史料補充一下)。中國上古的政治演進歷程在周時,以禮樂治國,比較商的原始部落政治稍為進了一步。這個模式在春秋時代即崩壞了,戰國時強調富國強兵以求生存,自然是有統治無政治,所以假說是秦統一天下後的措施與發明。


《漢書.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員十五人,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

同上:郎中令,秦官,掌宮殿掖門戶,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勳。屬官有大夫、郎、謁者,皆秦官。又期門、羽林皆屬焉。大夫掌論議,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諫大夫,皆無員,多至數十人。


這一卷列傳的人物,主要的歷官與事蹟都不脫所引的這兩條內容。


但最怪異而難解的是「蓋寬饒」的傳,其怪異難解不在文字古奧,而是傳主最終被逮捕下獄,罪名是主張禪讓政治,最後被迫自殺。篇幅很短:


.....寬饒為人剛直高節,志在奉公。家貧,奉錢月數千,半以給吏民為耳目言事者。身為司隷,子常步行自戍北邊,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貴戚人與為怨,又好言事刺譏,奸犯上意。上以其儒者,優容之,然亦不得遷。同列後進或至九卿,寬饒自以行清能高,有益於國,而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數上疏諫爭。太子庶子王生高寬饒節,而非其如此,予書曰:「明主知君絜白公正,不畏彊禦,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權,尊官厚禄已施於君矣。君冝夙夜惟思當世之務,奉法宣化,憂勞天下,雖日有益,月有功,猶未足以稱職而報恩也。自古之治,三王之術各有制度。今君不務循職而已,迺欲以太古久遠之事匡拂天子,數進不用難聽之語以摩切左右,非所以揚令名全壽命者也。方今用事之人皆明習法令,言足以飾君之辭,文足以成君之過,君不惟蘧氏之高蹤,而慕子胥之末行,用不訾之軀,臨不測之險,竊為君痛之。夫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詘。大雅云:『旣明且哲,以保其身。』狂夫之言,聖人擇焉。唯裁省覽。」寬饒不納其言。



前半段大致描述蓋寬饒的個性及品格,而且他是個儒生,看起來沒有政治的野心。後半段是王生的封勸誡信,即然沒有政治野心,信中的「君冝夙夜惟思當世之務」、「今君不務循職而已,迺欲以太古久遠之事匡拂天子,數進不用難聽之語以摩切左右,非所以揚令名全壽命者也。」以及「狂夫之言」到底指的是什麼,史書並沒有記載(或是我沒查到)。



接下來的傳文急轉直下:.....是時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書宦官,寬饒奏封事曰:「方今聖道寖廢,儒術不行,以刑餘為周召,以法律為詩書。」又引韓氏易傳言:「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傳子,官以傳賢,若四時之運,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則不居其位。」書奏,上以寬饒怨謗終不改,下其書中二千石。時執金吾議,以為寬饒指意欲求,大逆不道。


這事發生在宣帝神爵二年。


(未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