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手頭上沒有《高盧戰記》,就先看了《凱撒戰記》。就事件的年代序,還是應該先看《高盧戰記》。
J.W. Thompsons在《歷史著作史》提到《高盧戰記》和《內戰記》三卷:「是一種政治宣傳。」
「凱撒計畫用這部書影響輿論,在指控他的人們面前替自己辯護,說明征服高盧並不意味著只不過是為自己的飛黃騰達、攫取得更大權力的野心而鋪設的一塊跳板….它是一次必要的、愛國主義的戰爭。此外,凱撒寫這本書是有意使他的敵人知道他有一支強大而忠于自己的軍隊作他的後盾。。」
「…充滿巧妙地偽裝起來的貌似正確的論點和特殊的申辯。」
「讀他的書時我們應當聽到他的弦外之音,提高警惕,以免被他那樸實而清澈
的文筆和他那貌似誠摯的態度蒙蔽,…」
這些是讀《高盧戰記》和《凱撒戰記》前要先有個底。
儘管用了一些方法,也僅能用「生吞活剝」來形容看完這本有點像行軍日誌的書。之所以讀來味如嚼蠟,我覺得《凱撒戰記》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但其實這是一本很珍貴的書。
用中文來比喻的話,有點像漢書藝文志的目錄中,一些佚名作者的斷簡殘編,以凱撒為主題的戰爭實錄,集結名為《凱撒戰記》。歷經一些圖書的浩劫以及年代久遠,留存至今顯然是珍貴無比,對於考證及研究歷史非常重要。不過我猜測《凱撒戰記》的內容僅就行軍日誌加以編輯,加上部分的散佚,閱讀的連貫理解變得很困難(加上羅馬史很陌生就更困難了)。
相對的,磚頭一般的希羅多德的《歷史》及略晚的《伯羅奔尼撒戰史》讀來卻津津有味。年代久遠顯然不是問題,希臘史不熟也很容易閱讀,可見作者的功力也是有差別的。
至於後天的部分,英譯者做了大事年表很重要,而中譯者也很用心了,前言說明加上人名地名對照索引,都是耗時費功。可惜還不夠,地圖不夠多,放的位置也不太恰當。
我看過一本塩野七生著的「漢尼拔戰記」,覺得是這類書撰寫跟編輯的佳作。如果地圖夠詳盡,適當的分段加入提要與說明,可以做出一本好看的《凱撒戰記》。不過成本考量,大概不可能有這種原典翻譯可看。
羅馬史還是很有趣的。商務將《凱撒戰記》的《高盧戰記》單獨析出成書,西洋史學史的書都說作者凱撒本人文采斐然,敘事有條理,我還是有點期待的。
ps編後記提到中國地名委員會、新華社等單位正在做外語漢字譯音表的規範與統一,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憂的是台灣在這方面可能逐漸失去主導與競爭力。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帝制餘孽潦倒滬上,風流蕩子魂歸佛國──看《楊度》
楊度自挽:
帝道真如,而今都成過去事
醫民救國,繼起自有後來人
申報標題:帝制餘孽潦倒滬上,風流蕩子魂歸佛國
關於歷史小說《楊度》一書的介紹,請看
http://www.cosmosbooks.com.hk/topic_2/page_5.asp?topic=1&id=2
我覺得這是一本好看的歷史小說,楊度是一個傳奇──選對題材,書果然暢銷。
這本書大概是講楊度身懷帝王學,並想以此在政治上經世濟民的一生經歷。最傳奇的是楊度的政治傾向數度改變,從主張君憲變為共和,到支持洪憲帝制轉為孫中山的特使、北洋軍閥曺錕的顧問,最後變為共產黨員。
二月河以清帝為軸的歷史小說曾造成一股風潮,唐浩明的歷史小說則是另一種類型,就是以清末的人物為主題,如曾國藩、楊度、張之洞。這三個人物與作者唐浩明都有一個連繫──湖南省。另外一個聨想是曾國藩、楊度、張之洞這三個題材符合當前中國的政治正確性,這個正確性是中國需要安定的成長,而不是革命性的改變。
作者顯然做了一些嚴肅的功課,從「文史對照本」可以看出端倪。這種版本的邊空比較大,可以放進一些正文的史料來源。這種邊空加大放入注釋的方式,似乎頗受歡迎,最近出版的大陸書很多採用這種形式。但對於《楊度》可以當作歷史常識來吸收,卻不能據以正確地評價楊度這一歷史人物,因為這畢竟是本小說。
唐浩明這三本小說的寫作次序是曾國藩、楊度、張之洞。《曾國藩》的寫作技巧我覺得不太順暢,當時覺得不太好看。《楊度》的可讀性就好很多了,其中為了結構的平衡所加入的男女情愛的部分,我覺得有點生硬,非常不喜歡。《張之洞》還沒看,就不予評論了。
之所以不喜歡書中的愛情篇章還有一個原因,《楊度》這本小說其實有一個最重要的主題──政治運作。最近總統大選剛結束,政治上的浮沈古今中外皆然,正好可以此觀照政治人物的內心底蘊,其實還蠻有趣的。
最後,我建議看完全書再看一遍序,還蠻有趣的。其中1931年九月中旬,楊度死後的隔天,《申報》的一則標題:帝制餘孽潦倒滬上,風流蕩子魂歸佛國。看過這本小說的應該心領神會吧
http://www.housebook.com.cn/2k07/15.htm這是另外一篇關於楊度的有趣的文章
帝道真如,而今都成過去事
醫民救國,繼起自有後來人
申報標題:帝制餘孽潦倒滬上,風流蕩子魂歸佛國
關於歷史小說《楊度》一書的介紹,請看
http://www.cosmosbooks.com.hk/topic_2/page_5.asp?topic=1&id=2
我覺得這是一本好看的歷史小說,楊度是一個傳奇──選對題材,書果然暢銷。
這本書大概是講楊度身懷帝王學,並想以此在政治上經世濟民的一生經歷。最傳奇的是楊度的政治傾向數度改變,從主張君憲變為共和,到支持洪憲帝制轉為孫中山的特使、北洋軍閥曺錕的顧問,最後變為共產黨員。
二月河以清帝為軸的歷史小說曾造成一股風潮,唐浩明的歷史小說則是另一種類型,就是以清末的人物為主題,如曾國藩、楊度、張之洞。這三個人物與作者唐浩明都有一個連繫──湖南省。另外一個聨想是曾國藩、楊度、張之洞這三個題材符合當前中國的政治正確性,這個正確性是中國需要安定的成長,而不是革命性的改變。
作者顯然做了一些嚴肅的功課,從「文史對照本」可以看出端倪。這種版本的邊空比較大,可以放進一些正文的史料來源。這種邊空加大放入注釋的方式,似乎頗受歡迎,最近出版的大陸書很多採用這種形式。但對於《楊度》可以當作歷史常識來吸收,卻不能據以正確地評價楊度這一歷史人物,因為這畢竟是本小說。
唐浩明這三本小說的寫作次序是曾國藩、楊度、張之洞。《曾國藩》的寫作技巧我覺得不太順暢,當時覺得不太好看。《楊度》的可讀性就好很多了,其中為了結構的平衡所加入的男女情愛的部分,我覺得有點生硬,非常不喜歡。《張之洞》還沒看,就不予評論了。
之所以不喜歡書中的愛情篇章還有一個原因,《楊度》這本小說其實有一個最重要的主題──政治運作。最近總統大選剛結束,政治上的浮沈古今中外皆然,正好可以此觀照政治人物的內心底蘊,其實還蠻有趣的。
最後,我建議看完全書再看一遍序,還蠻有趣的。其中1931年九月中旬,楊度死後的隔天,《申報》的一則標題:帝制餘孽潦倒滬上,風流蕩子魂歸佛國。看過這本小說的應該心領神會吧
http://www.housebook.com.cn/2k07/15.htm這是另外一篇關於楊度的有趣的文章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