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刀爾山遲歸事件
資料來源:輔大登山社 民國73年
山之聲
歷劫歸來 郭曼萍 採訪 撰稿
拔刀爾事件落幕了!其所以發生的原因,固然值得探討,但發生後的處理方式及出事同學的應變態度,也有值得我們深思與參考的。
筆者有幸訪問到此次拔刀爾山的領隊王同學,由他來談談事件經過,相信他們的親身經歷,必可作為同學們的前車之鑑。
以下是雙方的對答:
問:請問你們確實人數是多少?
答:二十個人,其中有六位男同學。
問:事前有沒有經過探山?
答:沒有。因為我以前曾經跟朋友爬過這座山,但是,我沒有蒐集資料,裝備也只有一個打火機和幾把雨傘。
問:可不可以請你將你們隊員的素質分析一下?
答:這次參加的同學都是對爬山有興趣的,除了有五位沒有登山經驗之外,有三個女同學跟我走過巴福越嶺,一位學弟也曾有在山中迷失的經驗。
問:那您自己呢?
答:我爬過很多山,像雪山、奇萊上過兩次,也縱走過能高安東軍。
問:那請您簡述一下經過。
答:那天我們一行十五人上山,其他五位較累的同學上到茶園後,就留下來休息,等候我們。到了山頂,已經兩點半了。
問:山頂的能見度如何?
答:能見度很低,霧氣又重,所以我們很快就下山了。
問:你們是在甚麼地方走進岔路的?難道沒有發現另外還有路嗎?
答:下山的時侯,是我走在前面,我沒有注意到,同學們跟著我走,也不疑心。
我越走越覺得路兩側的景觀和來時不太相同,但又恐也許是殊途同歸。將近四點鐘時,一排倒木橫在路前,依時間算,我們也應該到茶園了,因此我幾乎確定是走到岔路上去了。
五點鐘左右,前方出現兩條路,一條往加九嶺,一條往逐鹿,這時大家都很不安,我也方寸大亂,拿不定主意。為了小心,我請男同學去看看路況,往加九嶺這條好走。定下心後,我跟大家說:「各位同學,真的很抱歉,今天不能帶你們回家了,我保證明天一定帶你們下山。」說完,當場有位女同學就哭了。
問:那其他人的反應呢?
答:大家雖然難過,但都一起安慰她。有人提議再走走看,於是,大家朝加九嶺方向走,天漸漸黑了,而我們的衣服也濕了。我那位曾有迷失經驗的學弟說:「我看在天黑以前,我們趕快找些木材生火吧!不然,等天黑就難了。」大夥合力找來一些濕木柴,又把附近的路標,進烏來的入場券,寶特瓶,身上的衛生紙蒐集起來,平時,都沒有想到這些東西這麼有用呢!就靠它們引燃,我們把木柴烘乾,維持一整夜的火。
問:只靠一把打火機?
答:對!火生成之後,大家好像吃了一顆定心丸,不過也是因為這些同學都蠻樂觀的。大家圍著火,烤身上的濕衣服,開始說說笑笑,有的人擔心第二天上班還沒有請假啦!有的說他沒回去室友會寂寞啦!最意外的是一位平常很文靜的男同學,真的看不出他很能帶動氣氛呢!大家就擠坐在木頭上撐著傘捱到天亮。
問:有沒有人睡覺?
答:沒有。我們都曉得睡著之後,身體機能會降低,容易導致失溫,所以我們互相照應,如果誰有想睡的跡象,就把他叫醒。
問:你們有沒有帶糧食?
答:沒有。本來我請一位男同學帶兩份口糧,結果他以為當天就下山,所以沒帶上去。
問:那你們第二天下山知道路回去嗎?
答:知道啊!當我知道是走入叉路,就知道是怎麼走錯的了。所以六點左右,我們就循原路回去,等我們快到茶園時,就碰到登山社來找我們的人了。
問:前一天在茶園等你們的五位同學呢?
答:他們的情況並不好,他們在茶園等到五點多,才摸黑下山,據說有人踩到第一沱牛糞時,還有人喜極而泣呢!因為那裡已經接近山下了,等到警察局報案已經八點半了。
以上是拔刀爾領隊的經驗談,現在我們來聽聽山社社長劉建宏怎麼說:
我以為山難發生之後,最重要的是聯絡體系的建立,可分四方面來說:
1. 山下的指揮中心。由他來負責對外聯繫,尤其是後勤支援的單位。
2. 學校的聯絡。讓學校能瞭解救援的發展,接受學校的指示,並由學校提供援助。
3. 後勤的支援。組織山社的人力和裝備,並提供詳細的資料,應是他的第一使命。
4. 山社必須有人必須來維持正常運作,並負責對外工作。
從以上四方面來掌握,並配合人力的合作及迅速安全的搜救,我相信那將是一次成功的救援行動。
至於這次夜經十五位同學的迷失,我以為在不管任何情況下發現路況有異,就應該馬上折回,至少停止前進,再研判出正確的路線,而不是盲目的推進。他們事前準備不足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不能當機立斷卻是它的關鍵。
經過這次的事件,我們都很好奇,夜經二十位同學以後還爬不爬山呢?王領隊的答覆是:
這一次,可以說是我個人疏忽所造成,山並沒有錯,所以將來我還是會再爬山。至於其他的同學,除了一位他的腳曾在下山時受傷,表示不願再登山之外,其他人也贊成我的看法,也許他們的家長會反對,但他們本人是願意的。
誠如王同學所說,我們相信,人類對大自然的愛好,是與生俱來的,不可磨滅的。而如何提高在山野活動時的安全性? 這才是我們應該去學習的。
輸入:江雨軒
一校:黃建益 (ps末段的夜經 不知是何意?)
二校:陳聖熒(應是指夜間部經濟系吧,刪掉也無妨說)